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百炼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百炼钢
图片来自qq

百炼钢是一种炼工艺,是指将炒铁反复折叠和锻打,控制碳含量以锻造成钢的过程。经此过程形成的钢也叫作百炼钢。[1]

百炼钢这个名字后来深入到文学中。西晋刘琨曾在《重赠卢谌》中写下“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成语千锤百炼百炼成钢也来自于百炼钢。

简介

百炼钢(The steelmaking)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制钢工艺,它的主要特点是制炼过程中要反复加热锻打、千锤百炼。由于制作艰难,产品性能较好,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赞许。

我国是古代炼钢术比较发展的国家。鉴于钢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关心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国冶金史的学者中,许多人都对百炼钢进行过研究,其中有不少好的见解,但是也存在一些分歧,主要是对百炼钢工艺原理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百炼钢原料是生铁,从而,百炼过程就主要是生铁脱碳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部分国外学者。一种认为百炼钢原料是熟铁,从而,百炼过程主要是熟铁渗碳持这一观点的有国外学者,也有国内学者。百炼钢原料既非生铁,亦非熟铁,而是一种含碳稍高的炒钢,百炼过程的主要环节既非生铁脱碳、亦非熟铁渗碳,而是对一般炒钢的进一步加工、锻打。

发展历史

春秋以前,中国的冶炼技术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当时使用的冶炼方法称为“块炼法”。当时炼铁使用木炭作燃料,热量少,加上炉体小,鼓风设备差,因此炉温比较低,不能达到铁的熔炼温度,所以炼出的铁是海绵状的固体块,称为“块炼铁”。块炼铁冶炼比较费时,质地比较软,含杂质多,经过锻打成为可以使用的熟铁。钢铁冶炼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到“块炼渗碳钢”。出土文物表明,中国最迟在战国晚期已经掌握这种最初期的炼钢技术。人们在锻打块炼铁和熟铁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反复加热,铁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减少夹杂物后成为钢。这种钢组织紧密、碳分均匀,适用于制作兵器和刀具。进一步发展到“百炼钢”技术。人们在打制器物的时候,有意识地增加折叠、锻打次数,一块钢往往需要烧烧打打、打打烧烧,重复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称之为百炼钢。百炼钢碳分比较多,组织更加细密,成份更加均匀,所以钢的品质提高,主要用于制作宝刀、宝剑。

在西汉中晚期,中国出现新的炼钢技术“炒钢”,这是在生铁冶铸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炼钢技术。大约在春秋末期,中国就已经发明生铁冶铸技术,以后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和探索,逐渐形成利用生铁为原料的炒钢技术。其基本方法是将生铁加热成半液体和液体状,然后加入铁矿粉,同时不断搅拌,利用铁矿粉和空气中的氧去掉生铁中的一部分碳,使生铁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获得钢,这就是炒钢技术。这项技术的发明是炼钢技术的重大突破,使冶炼业能向社会提供大量廉价、优质的熟铁或钢,满足生产和战争的需要。炒钢的出现促进百炼钢技术的发展,人们以炒钢为原料,经过反复加热、折叠、锻打成质量很好的钢件。但是炒钢和百炼钢技术还存在一定缺陷,如炒钢工艺复杂,不容易掌握;百炼钢费工费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