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百煉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百煉鋼
圖片來自qq

百鍊鋼是一種煉工藝,是指將炒鐵反覆摺疊和鍛打,控制碳含量以鍛造成鋼的過程。經此過程形成的鋼也叫作百煉鋼。[1]

百鍊鋼這個名字後來深入到文學中。西晉劉琨曾在《重贈盧諶》中寫下「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成語千錘百鍊百鍊成鋼也來自於百鍊鋼。

簡介

百鍊鋼(The steelmaking)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制鋼工藝,它的主要特點是制煉過程中要反覆加熱鍛打、千錘百鍊。由於製作艱難,產品性能較好,千百年來一直受到人們的讚許。

我國是古代煉鋼術比較發展的國家。鑑於鋼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國內外關心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國冶金史的學者中,許多人都對百鍊鋼進行過研究,其中有不少好的見解,但是也存在一些分歧,主要是對百鍊鋼工藝原理存在着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百鍊鋼原料是生鐵,從而,百鍊過程就主要是生鐵脫碳持這種觀點的主要是部分國外學者。一種認為百鍊鋼原料是熟鐵,從而,百鍊過程主要是熟鐵滲碳持這一觀點的有國外學者,也有國內學者。百鍊鋼原料既非生鐵,亦非熟鐵,而是一種含碳稍高的炒鋼,百鍊過程的主要環節既非生鐵脫碳、亦非熟鐵滲碳,而是對一般炒鋼的進一步加工、鍛打。

發展歷史

春秋以前,中國的冶煉技術處於比較原始的階段,當時使用的冶煉方法稱為「塊煉法」。當時煉鐵使用木炭作燃料,熱量少,加上爐體小,鼓風設備差,因此爐溫比較低,不能達到鐵的熔煉溫度,所以煉出的鐵是海綿狀的固體塊,稱為「塊煉鐵」。塊煉鐵冶煉比較費時,質地比較軟,含雜質多,經過鍛打成為可以使用的熟鐵。鋼鐵冶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到「塊煉滲碳鋼」。出土文物表明,中國最遲在戰國晚期已經掌握這種最初期的煉鋼技術。人們在鍛打塊煉鐵和熟鐵的過程中,需要不斷地反覆加熱,鐵吸收木炭中的碳份,提高了含碳量,減少夾雜物後成為鋼。這種鋼組織緊密、碳分均勻,適用於製作兵器和刀具。進一步發展到「百鍊鋼」技術。人們在打制器物的時候,有意識地增加摺疊、鍛打次數,一塊鋼往往需要燒燒打打、打打燒燒,重複很多次,甚至上百次,所以稱之為百鍊鋼。百鍊鋼碳分比較多,組織更加細密,成份更加均勻,所以鋼的品質提高,主要用於製作寶刀、寶劍。

在西漢中晚期,中國出現新的煉鋼技術「炒鋼」,這是在生鐵冶鑄技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煉鋼技術。大約在春秋末期,中國就已經發明生鐵冶鑄技術,以後經過長時間的實踐和探索,逐漸形成利用生鐵為原料的炒鋼技術。其基本方法是將生鐵加熱成半液體和液體狀,然後加入鐵礦粉,同時不斷攪拌,利用鐵礦粉和空氣中的氧去掉生鐵中的一部分碳,使生鐵中的碳含量降低,去渣,直接獲得鋼,這就是炒鋼技術。這項技術的發明是煉鋼技術的重大突破,使冶煉業能向社會提供大量廉價、優質的熟鐵或鋼,滿足生產和戰爭的需要。炒鋼的出現促進百鍊鋼技術的發展,人們以炒鋼為原料,經過反覆加熱、摺疊、鍛打成質量很好的鋼件。但是炒鋼和百鍊鋼技術還存在一定缺陷,如炒鋼工藝複雜,不容易掌握;百鍊鋼費工費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