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益农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益农镇隶属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东端,东临绍兴市上虞区,南邻绍兴市柯桥区,西靠党湾镇,北依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距萧山国际机场20公里。盛产“萧山萝卜干”、“绍兴霉干菜”。 截益农镇总面积46.5平方千米(2017年),47275人(2017年)。截至2014年8月,益农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2015年,全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3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1.33亿元,外贸出口总额7950万美元,财政总收入2.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88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01元。 2019年10月,益农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1]

历史沿革

益农镇在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还是钱塘江口潮涨潮落的滩涂。其西半部原为夹灶乡,属于绍兴县。因当时众多乡民以晒盐为主,最早以古老的煮盐工艺产盐,每处以两灶间隔,故名夹灶。 1956年2月划归萧山。1958年为群英人民公社一部分,1959年为党山公社部分,1961年为夹灶公社。1966年11月开始,夹灶、党山、长沙、瓜沥等公社组织农民向东部滩涂围垦,并设立益农围垦指挥部。至1977年,先后进行5次围涂。从1971年开始逐步移民定居。1976年2月,成立益农人民公社筹建小组。1978年1月,正式成立益农公社。1984年5月,夹灶、益农两公社改设为夹灶乡和益农乡。1992年5月两乡合并为益农镇。 2006年1月,原委托萧山区农业对外综合开发办管理的东临钱塘江、东南界绍兴县、南接益农镇、西交第一农垦场、北至外十三工段横河,面积为26.4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归益农镇,其行政区域和名称沿用至今。 2015年3月,萧山区委、区政府对开发区平台体制进行了调整,将益农镇30平方公里划归开发区作为产业拓展区块。开发区益农区块规划范围为东至萧绍边界和四围抢险河,南至三益线,西至钱江通道,北至红十五线,规划面积约37.4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截至2014年8月,益农镇辖19个行政村、1个社区:众力村,镇龙殿村,五六二村 ,赵家湾村,益农村,东村村,东江村,民围村,群围村,长北村,三围村,利围村,群英村,东沙村,兴裕村,新发村,九联村,星联村,东联村,弘扬社区。镇政府驻益农镇红阳路98号。[2]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益农镇位于钱塘江南岸,地处萧绍平原中心,杭州与绍兴交界处。北靠临江工业区、东接绍兴滨海工业区、南与绍兴马鞍接壤,总面积46.5平方公里,镇中心位于北纬30°11′49″,东经120°35′18″。

地形地貌

益农镇境内东部为新围垦的钱塘江滩涂,西部以北海塘为界,南为水网平原,北为沙土平原。境内土壤多脱胎于浅海泥沙,为沙地平原。

气候

益农镇气温比萧山内地稍高,日夜温差较大。年降雨量少于内地,日照比内地偏少,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梅汛洪涝,热带风暴和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风力较内地大1-2级。

水文

益农镇内人工开挖河流纵横交错,间隔有序,呈格子状,主要有赵家湾、镇龙殿湾、益农中心直河、白洋川、十二埭横河等。[3]

自然资源

动物

截至2011年,益农镇主要有野生乌龟、鸳鸯、野鸭、斑鸠、锦鸡、菜花蛇等国家保护野生动物。

植物

截至2015年,益农镇主要有再力花、黄菖蒲、千屈菜、美人蕉、花叶芦竹、线叶香蒲、常绿水生鸢尾、睡莲、金线水葱等水生植物外,还有野茭白、野菱、野芋、紫芋、芡实等“水生蔬菜”。

人口民族

人口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益农乡外出人口273人(男184人、女89人),外来人口常住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县市的230人(男48人、女182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镇外出半年以上人口3328人(男1869人、女1459人);外来人口1322人(男474人、女848人),两次普查数据显示,外出人口男性多于女性,外来人口以女性居多。2001年,计划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8.98‰,自然增长率3.22‰。 截至2010年,益农镇户籍人口6.5万,常住人口11万。 47275人(2017年)。

民族

1990年人口普查时,益农乡有苗族、壮族、彝族、土家族、回族、布依族、侗族、畲族8个少数民族20人,均为女性。 据2000年人口普查,全镇有苗族、壮族、回族、藏族等13个少数民族149人(男24人、女125人)。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境内的少数民族人数不断增加。

经济

综述

2010年,益农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7.68亿元,工企业总产值272.3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14.22亿元,财政总收入37254.9万元,农副业总产值5.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539元。 2011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0亿元,比2010年增长15%左右。农副业总产值5.8亿元,比2010年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收入18350元,比2010年增长11%左右;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9亿元,比2010年增长10%左右。 2012全年实现工企业总产值531.51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2.9%,其中,工业总产值510.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32.86%;规上工业销售产值317.16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6.32%;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9.14%;农副业总产值6.5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2.07%;第三产业增加值3.8亿元,同比2011年增长16.92%;农民人均纯收入20618元,同比2011年增长12.35%;地方财政收入16153万元。 2013全年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353.1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1.01%;农副业总产值7.28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2%;第三产业增加值4.3亿元,同比2012年增长10.26%;农民人均纯收入23386元,同比2012年增长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6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工业投入7.14亿元;财政总收入25836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571万元。 2014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51.4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16.87%;农民人均纯收入26183元,同比2013年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3亿元。 2015年,全镇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5.34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91.33亿元,外贸出口总额7950万美元,财政总收入2.3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1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9885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801元。

农业

益农镇早期的农业作物以粮、棉、豆类、油料为主,辅以络麻、甘蔗、蔬菜及其他多种经营,盛产“萧山萝卜干”和“绍兴霉干菜”,主要种植棉花、络麻、油菜这三样经济作物。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化学纤维大量上市,棉麻市场萎缩,到2000年,全镇棉花种植面积7213亩。络麻种植面积341亩,为1999年的82.3%,而油菜种植面积达6913亩,总产量828吨,为1999年的149.7%。 2004年,全镇实现农副业总产值27888 万元,比2003年增长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016元,比2003年增长8.7%。 2010年,大棚蔬菜基地种植户平均收益超过10万元。2010年,该基地复种面积超过1万亩,蔬菜总产量达5万吨,总产值达1.5亿元,大棚蔬菜基地种植户人均种植大棚5亩以上,种植户均纯收益超过10万元。其中,三围村种植大棚蔬菜2000多亩,该村80%的土地用于大棚蔬菜种植,80%的农户种植大棚蔬菜,农户80%的收入来自于大棚种植。2010年,大棚蔬菜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统一采购物资400万元,统一采购率达到90%以上;基地蔬菜统一销售率达到95%以上,使种植户平均节约种植成本20%以上,蔬菜种植效益提高25%以上。 2013年,新建粮食功能区面积6047亩,完成东沙村850亩杭州市级低产田改造项目。

工业

益农镇工业企业以纺织印染、机械五金、印刷+包装等行业为主,其中轻纺印染占工业经济总量70%左右。 2004年全镇共实现工企业总产值615232万元,同比2003年增长24.80%;实现工业总产值601582万元,同比2003年增长23.94%;实现利润22003万元,同比2003年增长2.02%;实现工业增加值76222万元,同比2003年增长16.20%;实现税金及附加16158万元,同比2003年增长9.64%;累计完成所有者权益184837万元,同比2003年增长46.32%;完成出口交货值24682万元,同比2003年增长132.72%;自营出口额达到18673万元,同比2003年增长259.23%。 截至2011年益农镇工业总产值已突破300亿元大关。 [22] 2011年,全年实现工企业总产值401.3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47.33%;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276.1亿元,绝对值位列全区各镇街第3位,同比2010年增长55.81%,增幅位列全区各镇街第1位。从财政收入看,完成税收收入4.54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21.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95亿元,同比2010年增长11.3%。某控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某建设公司销售收入接近10亿元。到2011年底,全镇共有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4家。其中,某集团成功立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通过高新技术企业复评和杭州市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某企业被认定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 2013年,全镇有20个工业项目开工实施或投产,实现“个转企”29家,“小升规”5家。累计完成标准厂房改造20600平方米。

商贸业

益农农贸市场,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末,1992年益农乡、夹灶乡合并成了益农镇,镇人民政府经过研究,选择益农大道南侧,占地20亩,规划益农镇农贸市场,并于1993年筹建动工。 [23] 2007年投入资金40余万元。2010年投入资金210万元,使得农贸市场面积达到了4213.4平方米。2011年底,益农农贸市场被授予“杭州市绿色市场”等称号。 2013年,益农镇新培育1家限额以上服务企业,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已成为浙江省文明示范市场、杭州市三星级农贸市场。全年完成服务业投资2.47亿元。[4]

社会事业

医疗卫生

夹灶、益农两乡合并前,各有卫生院1所,村设医疗站。1999年,益农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洁美家园”活动,对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共投资43万元,新建镇环卫所,设立垃圾箱97只,并落实了镇村专职保洁员。2000年,益农镇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8个。25个乡村医生。 2007年省、市提出创建规范化社区服务中心,2008年社区服务站建设收支两条线,药品零售销售在益农卫生院试点,于2010年在全区范围推广。 截至2014年,益农卫生院(包括下属13个服务站)有工作人员87名。其中本科毕业15人。大专毕业28人,中专毕业(大专在读)29人。主治医师11人,医师53人,职业医师11人,医师助理21人,职业护士19人,全部持证上岗。

文化教育

文化中心是镇民的主要娱乐活动场所,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内有容纳960人的剧院大厅,拥有多功能室1个,图书馆1座,文化娱乐网点17处。1999年,创建为杭州市“东海文化明珠工程”镇。 截至2011学年,益农镇共有一所初中,41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82人;二所中心小学,5所分校,共70个班,在校学生3139人,其中外地民工子女1380人;一所中心幼儿园,三所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274人;一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下设19个成教点。全镇有浙江省示范小学一所,杭州市示范幼儿园一所,杭州市示范初中一所,省一级成校一所。

广播电视

1970年11月,益农围垦指挥部广播站建立。1978年1月更名为益农公社广播站,1984年5月改称益农乡广播站,1987年2月改称益农乡广播电视站,1992年5月,夹灶乡广播电视站并入。1991年评为杭州市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 2000年底,广播机房主要设备有250瓦扩音机16台,播控调音台、MD磁光盘录音机和采访机一台,电视摄、录、编主要设备有摄像机、编辑机、字幕机各1台、录音机3台,全镇馈线长31.5公里。入户喇叭10650只,入户率77.2%,通响率90%,有线电视主干线电缆85公里,光缆15公里,用户1250户,入户率9.1%。在编职工3人,聘用工3人。

民生保障

2014年,益农镇新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400人,累计达到31418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38%。职工养老保险净增指标163人。发放民政各类补助1100万元。发放企业退管人员节假日慰问金663万元。发放各类粮食补贴资金379.07万元,惠及农户11657户。[5]

交通

益农镇的交通网主要由4条县乡公路和2条镇级公路构成。4条县乡公路分别为:党老线,总长8.80公里;转益线,总长5.47公里;伟老线,总长19.5公里;三益线,钱江三桥至益农,总长39.01公里,益农段总长6.1公里。2条镇级公路分别为:众二湾公路,途经众力、五六二、东湾至东方红闸,全长6.5公里;红阳路,从朝阳闸至东方红闸全长2.8公里。截至2011年,省级高速、钱江通道、机场路东伸、世纪大道南伸已规划实施。

景点

久裕庙

1958年在大办食堂的浮夸风中,庙堂被毁改办食堂,食堂之风结束后设置为供销社,前面临河为店面,后进房屋为仓库。1988年供销社萎缩自动淡出,遂重建久裕庙。始创人沈大毛、儿子沈如根都是忠实的信徒,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信佛拜菩萨,偷偷地供着菩萨做着佛事。久裕庙的主持已传到沈大毛的孙子,61岁的沈朱夫手上。庙堂一再扩大,有建筑面和1500多平方。前后两进加西则厢,当家菩萨是朱天菩萨,另有玉皇大帝、东岳大帝、观音娘娘、大佛菩萨、土地菩萨、土地娘娘、如来菩萨、韦驮菩萨、四大金刚等40余尊。每年的四月初十至四月二十二是香客最多的时段,日香客都在700-800人左右。

头段庙

头段庙因建在北海塘第一头的庙而得名,庙殿之中,居中塑像是张老相公,左右的两尊女性塑像,据称是他的“大太太”和“二太太”。梁柱之间都挂有一只木质江船,以表明他的身份。头段庙在历次政治运动中也难逃劫难,原址改建了棉油加工厂,后又改为印染厂,在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中头段庙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村民鲁张大冒险把张老相公菩萨偷偷背回家收藏,待风声缓和才一点点扩建,头段庙是南沙益农最大的庙殿,占地2000平方米,张老相公菩萨、包公菩萨、土地娘娘三巨头率众多菩萨在此安身。

获得荣誉

2019年10月,益农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益农镇为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9月,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