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眉(拼音:méi)是汉语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眉的古字形像眼睛(目)上有眉毛的样子,本义是眉毛,眼上额下的毛。古人认为眉毛长表示长寿,故有"眉寿"一词,即长寿的意思。因眉毛位于面部上端,所以也"眉"也指某些事物的上部,如书页上方的空白叫"书眉"。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眉

汉语拼音; méi

注音字母; ㄇㄟˊ

平水韵部; 上平四支

部首; 目

笔画数; 5+4

造字法; 象形字

结构; 独体字,半包围-左上包围结构

异体字; 睂、࣮�、ॅ�、े�、ॅ�

统一码; 基本区-7709

五笔; NHD

仓颉码; AHBU

郑码; XML

四角码; 77267

字级; 一级(1729)

GBK编码; C3BC

文字溯源

象形字。图2甲骨文的"眉"字下部像一只眼睛("目"),上部的弯曲笔画像眉毛)。这个字是以眼睛来凸显其上的眉毛,因为眉毛在眼睛上部。也有一些甲骨文字形在目下加上人身,如图1。西周金文(图3-5)则更加生动,将表示人眼和眉毛的部分分开标示,眼睛在下,眉毛在眼睛的上方。战国文字(图6、7)及小篆(图8、9)的形体是对金文的省略改造,将甲骨文、金文的象形性抽象化,文字的部件的位置也有所调整,原来的"眉毛"部分变成了"∫"形,右上还多出了两个折笔,许慎认为这两个折笔是描绘额头上的皱纹;表示眼睛的"目"则由横写变成了竖写,并放在了字的右下部分。隶书(图10-12)的"眉"字,将小篆的眉毛部分写成"Ü",是笔意、笔势变化的结果。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四上】【眉部】武悲切(méi)

目上毛也。从目,象眉之形,上象额理也。凡眉之属皆从眉。

说文解字注

目上毛也。

注:人老则有长眉。《豳风》《小雅》皆言眉寿。毛曰:豪眉也。又曰:秀眉也。《方言》:眉黎耋鲐老也。东齐曰眉。《士冠礼》古文作麋。《少牢馈食礼》古文作微。皆假借字也。

从目。象眉之形。

注:谓†。

上象额理也。

注:谓仌在两眉上也。并二眉则额理在眉间之上。武悲切。十五部

折叠康熙字典 【午集中】【目字部】眉 ·康熙笔画:9 ·部外笔画:4

古文:兮

《唐韵》武悲切。《集韵》《韵会》旻悲切,并音麋。《说文》:目上毛也。《释名》:媚也。有妩媚也。《春秋·元命包》:天有摄提,人有两眉,为人表候,阳立于二,故眉长二寸。注:摄提二星颇曲,人眉似之。

又扬子《方言》:东齐谓老曰眉。郭璞注:言秀眉也。《诗·豳风》:为此春酒,以介眉寿。注:豪眉也。

又渠眉,玉饰之沟瑑也。《周礼·春官·典瑞》:驵圭璋,璧琮,琥璜之渠眉。

又井边地曰眉。《前汉·游侠传》:扬雄《酒箴》曰:观瓶之居,居井之眉。注:若人目上之有眉也。

又姓。宋眉寿,明眉旭。

又《韵会》:通作麋。《大戴礼·主言篇》:孔子愀然扬麋。《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状,面无须麋。

又通作嵋。峨嵋山,在蜀嘉定府峨眉县南百里,两山相对如蛾眉。

又州名。魏置眉州,因峨眉山为名。○按《说文》:本作睂,从目,象睂之形。上象额理也。徐曰:仌,额理也。指事。隶作眉,《字汇补》:又作兕、凮,非。

字形书写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笔顺】①㇕(横折)②丨(竖)③一(横)④丿(撇)⑤ 丨(竖)⑥㇕(横折)⑦一(横)⑧一(横)⑨一(横)

【写法】❶"Ü"从上、左包围"目",底部"Ü""目"齐平。❷"Ü"头部居上偏右,竖撇从左上格撇向右下格。❸"目",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底部在横中线,宽度与"Ü"的第三笔相当。[1]

参考文献

  1. ,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