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𬒈石基督教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𬒈石基督教堂位于汕头市濠江区𬒈石街道𬒈石社区。由美国基督教浸信会于1860年由妈屿迁来𬒈石时所建,此为外国人来𬒈石传教之开始,现仍为教堂使用。

所谓“𬒈石”,意为濒临大海、山多巨石。董必武曾赋诗:“隔海望𬒈石,但见山嵯峨,绝海入其中,胜景亦云多。”专赞𬒈石山的美景。历经80多年的岁月变迁,矗立在水天一色、绿意盎然的𬒈石山上,𬒈石堂讲述着潮汕地区基督教发展的故事。

历史沿革

历史上的𬒈石堂,是岭东基督教浸信会的中心。早在1860年,美国浸信会就委派耶士摩为专使,到汕头主持宣教事宜。1863年,耶士摩在汕头各处创设教会,𬒈石堂就是其中一处。它最初创建在大𬒈石,只是一间平房。后来由于信徒人数不断增多,礼拜堂不能容纳,遂于1930年重建小𬒈石,这便是今日的𬒈石堂。

𬒈石堂在创办不久就开始开办学校、医院,促进了当时汕头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比如,1873年,𬒈石堂正式开办“明道妇女学校”,这是东亚的第一所妇女学校,开东亚地区妇女教育之先河。1878年创办的医疗所,是𬒈石堂医疗事业之始。此后规模逐渐扩大,培养了一大批懂西医的医士和护士。

𬒈石堂的活动在1939年日军侵占汕头之后中断,学校和医院都被迫停办,礼拜堂也无法正常使用。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𬒈石堂才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1952年,𬒈石堂聘请黄鸿烈牧师主持工作,从此走上三自爱国的道路,而岭东浸信会每年的代表大会也恢复在𬒈石堂召开。1958年,汕头市教会实行联合礼拜,作为保留的三个礼拜堂之一,教堂改名为𬒈石堂。

建筑格局

教堂的顶部,是中国传统的重檐歇山顶,顶上铺设绿色琉璃瓦,并且配以斗拱飞檐。而正门亭则是由六根花岗岩廊柱支撑,其主座及门廊的建筑风格采用西洋的多立克柱式。基督宗教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堂建筑[1],在人类建筑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这种教堂建筑随着基督宗教的历史演进而不断改变、更新,从而体现出不同的建筑艺术风格。大体而言,教堂建筑经历了从最初的“地下教堂”和“宅第教堂”到“巴西里卡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斯拉夫式”、“文艺复兴式”、“宗教改革式”、“巴罗克式”、“罗可可式”,以及“新哥特式”[2]等现代风格的发展。

三个纯西式落地式构造的石框拱形门,代表了基督教信仰的“三位一体”。而据𬒈石堂邱振泰牧师介绍,教堂三层中式屋顶和正门六根廊柱的设计,又是暗合了中国古代三三(生生)不绝、六六无穷之意,是典型的岭南建筑风格。

教堂的外墙是用汕头本地所产的花岗岩凿成的石条砌成,充分考虑了音响、采光、通风等效果;而窗户和门框是西洋建筑风格,上面装饰着当年从美国运来的彩色玻璃;屋顶和堂内的梁柱,也都是当年从欧洲运来的、能抵抗白蚁侵蚀的优质原木,尽管距今已有80多年,但是依旧完好如初。

视频

𬒈石基督教堂 相关视频

历史建筑细摸查 𬒈石往事再钩沉
【人类】:信仰的碰撞,欧洲两大宗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较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