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礼拜堂亦称“教堂”。基督教举行宗教仪式的建筑物。源于希腊文Kryiakon,意为“主的居所”。

公元4世纪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后,始建造教堂。最早的教堂多由宫殿改建或仿照宫殿式样建造。11世纪有罗马式教堂,12世纪有哥特式教堂,15世纪又有文艺复兴式教堂。东正教和其他东方教会还有拜占庭式教堂等。中国最早的教堂为唐代景教在长安所建大秦寺。元代天主教方济各会在大都(今北京)等地建教堂称“十字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建造教堂,初名仙花寺,后改“寺”字为“堂”,俗称“教堂”或“天主堂”。新教传入中国后,常称教堂为“礼拜堂”,意为礼拜上帝的殿堂。国内天主教则一般称“天主堂”。

目录

哥特式教堂

哥特式教堂是伴随着市民社会的崛起而迅速流行起来,成为城市公共生活的中心。其特点是尖塔高耸,在设计中利用十字拱、立柱、飞券以及新的框架结构支撑顶部的力量[1],使整个建筑高耸而富有空间感,再结合镶嵌有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氛围。

哥特式教堂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第一座哥特式教堂是1143 年在法国巴黎建成的圣丹尼教堂,其四尖券巧妙地解决了各拱间的肋架拱顶结构问题,有大面积的五颜六色的花窗玻璃,有些呈三角形,有些则为圆形,我们叫它玫瑰窗。这种建筑则为以后许多教堂所效仿。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有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2]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