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祥符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祥符区是河南省开封市市辖区,东与兰考县、杞县接壤,西临开封市禹王台区,南与尉氏县、通许县接壤,北临黄河[1]

截至2013年,祥符区总面积129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万亩,辖15个乡镇,1个省级产业集聚区,336个行政村,总人口为76万人。2015年,祥符区生产总值完成216亿元,比2014年增长9.7%。

祥符区自秦置县以来,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始得名为祥符县。2014年10月19日,原开封县正式更名为祥符区,区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政府东街18号。祥符区境内有河南省历史名镇陈留镇和全国四大名镇之一的朱仙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开封市祥符区介于东经114°07′--114°43′、北纬34°30--34°56′之间,东与兰考县、杞县接壤,西临开封市禹王台区,南与尉氏县、通许县接壤,北临黄河。祥符区西距省会郑州70公里,距郑州国际航空港新郑机场64公里。与开封市紧紧相邻,从东、南两面环抱开封市,城区距开封市中心仅7公里。祥符区域纵40.8公里,横55公里,全区总面积为1291平方公里。

地形地势

祥符区境属黄河冲积平原的组成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黄河大堤以北为高滩地,南为背河洼地,西部、南部为洼 地,中部、东部地势平坦。高度在海拔89.3--62.5米之间。地貌有黄河堆积滩地、风积冲积沙丘地、黄河冲积平地、黄河冲积低洼地四种类型。

水文

祥符区境内主要河流有惠济河、涡河、淤泥河。

气候条件

祥符区气候条件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年降水量为628毫米,无霜期214天。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3年,祥符区可利用耕地总面积为120万亩。

水资源

祥符区水资源丰富,潜水量大。境内大小河流32条,黄河水质好,水源充足,有利祥符区农业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引黄开发工程已建成柳园口、赵口两大自流灌区,其干支都能延伸至各乡。浅层地下水埋深平均3米,水层厚度15米左右,淡水面积占总面积的98.6%。

祥符区深层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好,为低氟,低硬度,低矿化水,是理想的生活和工业用水水源,1000-1200米深井出口水温在50℃以上,属低矿化度,偏硅酸,重碳酸钠复合天然矿泉水,具有较高的饮用和医疗保健价值。

行政区划

2000年,祥符区辖7个镇、12个乡。

2005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调整开封市市辖区和开封县部分行政区划:将开封县的杏花营镇划归开封市金明区管辖;将仙人庄乡划归开封市鼓楼区管辖。实际调整情况:将开封县的杏花营镇、杏花营农场划归开封市金明区管辖;将仙人庄乡划归开封市鼓楼区管辖。

2005年开封县乡镇区划调整,撤销大李庄乡,并入万隆乡;撤销土山岗乡,并入罗王乡。

截至2013年12月31日,祥符区辖6个镇、9个乡:城关镇陈留镇仇楼镇八里湾镇曲兴镇朱仙镇半坡店乡罗王乡刘店乡袁坊乡杜良乡兴隆乡西姜寨乡万隆乡、范村乡。区内还有一个产业聚集区黄龙园区。

人口

2000年,祥符区总人口为705080人。各乡镇人口:城关镇35740人,陈留镇55630人,仇楼镇52668人,八里湾镇51297人,曲兴镇33921人,杏花营镇17970人,朱仙镇 31519人,半坡店乡47081人,土山岗乡23854人,罗王乡27011人,刘店乡35141人,袁坊乡37958人,杜良乡56829人,兴隆乡39539人,仙人庄乡11388人, 西姜寨乡54011人,大李庄乡19931人,万隆乡27614人,范村乡35262人,杏花营农场虚拟乡10716人。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截至2013年,祥符区总人口为76万,其中城区常住人口10.2万,流动人口3万。

交通

公路

祥符区境内公路总里程471公里,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32.51公里。高速公路有连云港至霍尔果斯的连霍高速、大庆至广州高速公路的大广高速、山东日照至河南南阳的兰南高速以及在建的郑民高速,国道有310、 220、106线穿过,全长42公里;省道3条,全长57公里,并设置出入口4个,开封黄河大桥横跨南北,与呈辐射状的开封至商丘、许昌、周口、山东菏泽的开郑、开周、开商、开许、开兰等省级公路相互连接,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祥符区20个乡镇场村村通柏油路,区乡道全长372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72公里;晴雨通车里程324公里;桥梁110座2197.7延米;19个乡公路晴雨畅通,353个行政村通汽车。

铁路

欧亚大陆桥的复线陇海铁路跨越祥符境内东西35.6公里,区辖内有兴隆庄、黄姚、罗王3个火车站。河南地方铁路“开竖”线贯穿祥符区南北17公里,设3个车站。地方铁路朝杞线经境内21公里。

航运

祥符区境内黄河通航,航道长28公里。

经济

综述

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16亿元,增长9.7%,增速居全市第三位 [2] ;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8.5亿元,增长18.4%,增速居全市第二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1.9亿元,增长10.7%,增速居全市第三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4.7亿元,增长15.7%,增速居全市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8.7亿元,增长13.1%,增速居全市第三位;全社会用电量完成16.77亿度,增长12.2%,增速居全市第一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8亿元,增长22.9 %,增速居全市第一位;各项贷款余额63.7亿元,增长14.9%,增速居全市第三位。

2016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235.2亿元,增长8.7%,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7.5亿元,增长12.8%,增幅居全市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4.2亿元,增长26.8%,增幅居全市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7.6亿元,增长9.7%,增幅居全市第3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7亿元,增长8.9%;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153.7亿元、87.6亿元,分别增长19.9%、37.5%,增幅居四县区第1位。经济总体实力跃居全市前列。

第一产业

祥符区盛产小麦、玉米、花生、西瓜,粮油产量均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已建成90万亩优质小麦、50万亩优质汴梁西瓜、50万亩优质花生、10万亩优质红萝卜、10万亩优质黄河水稻等生产基地和一批国家级、省级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其中特色无公害“汴梁西瓜”生产基地,是全国最大的西瓜主产地和批发集散地。

2012年,祥符区粮食生产实现9连增,荣获河南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实施了“百千万”粮田建设工程,建成面积10万亩。整合资金7789万元,高标准建成一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新增旱涝保收田2万亩、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24家,新增大型农机具635台套,机械化率达86%,带动土地流转近7万亩;花生、肉鸡养殖加工两个产业集群进入省重点行列,新建各类规模养殖小区12个。

第二产业

2012年,祥符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达到166家,实现增加值45亿元,比2011年增长21.5%,增速位列开封五县第一。工业用电量2.74亿千瓦时,比2011年增长37.69%。银海棉业、阳光油脂等20家重点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14家。发挥中小企业投资担保中心作用,担保贷款7000万元,为12家中小企业缓解了融资难题。开展质量兴县工作,开德仪表等企业获得8项国家技术专利。关闭拆除210座黄河滩区黏土砖瓦窑厂。晋开百万吨总氨技改提升项目全线贯通并试车成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技改项目。

2012年,祥符区22个在建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49.96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天元网架、田秀才生物科技等重点项目正按时间节点推进。招商项目引进资金3.84亿元;引进超亿元项目16个,总投资59.1亿元。特别是投资2.1亿元的万宝汽车物流园、投资6亿元的万宝广场等项目成功引进。

第三产业

2013年,祥符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亿元,比2011年增长15.7%。祥符区抓紧建设朱仙镇国家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项目,停车场、客服中心等工程基本完工。建设朱仙镇文化休闲民俗园、历史文化名镇核心区等项目。祥符区入选全国“美丽乡村”首批创建试点。朱仙镇木版年画先后被评为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亚洲名牌产品。朱仙镇文化旅游发展试验区正式组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2年,祥符区30所学校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标验收,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8所,新建中小学校舍2.6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改善。

文化事业

2012年,祥符区新建农家书屋86家,实现了农家书屋全覆盖。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万户,数字化转换用户1.8万户,放映农业科教电影8046场。

医疗事业

2012年,祥符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6%,新农合补偿94.88万人次,补偿资金1.8亿元。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全覆盖,建成袁坊、朱仙镇卫生院门诊医技综合楼,改善了群众医疗条件。

社会保障

2012年,祥符区强化房地产市场管理,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8682人,发放公积金贷款2360万元。建成经济适用住房3.09万平方米、公共租赁住房300套、廉租住房132套,改造农村危房3800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

2012年,祥符区为9145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2亿元,为近9万名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发放养老金6892万元,荣获全国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发放农村低保资金4018.9万元,救助3.23万人,建成国家级模范敬老院1所,省级文明敬老院3所,被评为省级农村低保政策执行情况先进县。

历史文化

祥符区文化积淀深厚,历史文化遗存丰富。截至2013年,祥符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点)43处,馆藏文物六千余件,祥符是豫剧祥符调的发祥地。朱仙镇木版年画为中华民族民间艺术瑰宝,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外交部指定为“国礼”,朱仙镇被国家命名为“历史文化古镇”。所辖陈留镇是中州名镇,历史上曾多次设郡。

旅游

祥符区境内的朱仙镇是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商业发达;朱仙镇岳飞庙是全国四大岳庙之一;朱仙镇北大寺是豫东最大的清真寺。祥符区东南有开封的东大门千年古镇陈留镇,旧称凤凰城,历来是豫东几县的商品集散地。祥符区半坡店乡桃花洞的蔡邕墓,现墓碑尚存;区东北部有历史驰名的穆桂英北伐的招讨营,位于国道220与S213的交叉处;祥符区北部有古代传说的仓颉造字台和仓颉墓,位于黄河南岸。祥符区境中心的城关镇是八十年代的新建县城,与开封市禹王台区毗邻,是祥符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特产

朱仙镇木版年画

祥符区的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朱仙镇木版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扩简炼,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江苏桃花坞年画并称中国四大年画。

2006年5月20日,朱仙镇木版年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名人

祥符区曾产生过269个文武进士,144个文武举人。商朝开国名相伊尹,强项令董宣、明代文学家高叔嗣明熹宗懿安皇后张嫣、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豫剧皇后陈素真大师均生长于祥符。

荣誉

祥符区曾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科技先进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全国电影工作先进县、全国营造林工作先进县、全国防沙治沙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全国教育“两基”工作先进单位、国家教育试验区和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省治安模范县、省对外开放重点县等荣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