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图链接来自 湿地中国 的图片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霄县漳江入海口,东经117°24′07″—117°30′00″,北纬23°53′45″——23°56′00″,保护区总面积2360公顷,其中核心区700公顷,缓冲区460公顷,实验区1200公顷,是以保护红树林及其栖息野生动物为主要对象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北回归线北侧种类最多、生长最好的红树林天然群落[1]

漳江口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2年元月,1997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闽政[1997]文182号批复同意,,成立省级自然保护区,面积1300公顷。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以来,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县林业主管部门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2003年6月经国务院国办发[2003]54号文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我省目前唯一的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8年2月,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地质地貌

保护区所在的福建省云霄县地貌属闽粤花岗岩丘陵亚区,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表现出明显的阶梯状降落,东、北、西三面高,中部及南部地势平坦开阔,构成了向东南开口的马蹄形的地貌。漳江口是云霄县最大的河流出海口。漳江下游地带母质为第四纪残积物质沉积,由古老冲积物、近代河流冲积、海积和风积形成。漳江是云霄县的主要河流,全长58km,流域面积855km2,径流总量1.011×109m3(包括客水1.53×108m3),全年全县平均径流量为6.35×108m3。

保护价值

多样性。保护区位于漳江入海口,为河口滩涂湿地,周边为农耕地,气温较高,雨水较多,湿度中等,气候适宜,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多种生境,形成了多样化的生态系统。由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之相适应的就形成了物种多样性。据统计,保护区内已定名的维管束植物80科185属224种。野生脊椎动物有359种,其中哺乳动物4目9科14种;鸟类15目38科154种;爬行类3目11科37种;两栖类1目5科13种;鱼类141种。甲壳类30种,头足类11种,浮游动物180种,浮游植物201种,微生物45种[2]。因而有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保护区有3个植被型13个群系22个群丛。

稀有性。保护区不但有丰富的物种资源,还分布有许多具有重要科研、经济文化价值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类。据统计,区内有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2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种;“三有”动物162种;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1996)名单中的极危物种(CR)1种、濒危物种(EN)6种、易危种(VU)2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1995)附录Ⅰ的有10种、附录Ⅱ的有14种、附录Ⅲ的有6种;属于国际候鸟保护协定中日、中澳候鸟保护协定分别为77种和41种。同时保护区内还分布有6种红树植物,特别是成片分布的20hm2的白骨壤林。此外,区内还有大面积的桐花树林和一定面积的秋茄林。

典型性。保护区红树林是中国红树林自然分布北界的大面积重要的红树林区域,红树林生长繁茂,区内的白骨壤林、秋茄林、桐花树林都具有代表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红树林北缘分布区红树林的原貌,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理学意义。

过渡性。从植物区系看,植物属于泛北极植物区与古热带植物区两个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这里成为木榄海漆、卤蕨的分布北界。从动物区系看,保护区的脊椎动物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而在东洋界种类中,表现为华南区的种类占优势,华中区的种类其次。古北界物种较少。因而具有过渡性。

天然性。保护区内拥有中国天然分布最北的大面积的红树林,面积达117.9hm2,占福建省天然红树林面积的48%。

视频

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相关视频

天图航拍--福建.漳江口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级漳江口自然保护区红树林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