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竹东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竹东镇

图片来自ltn

竹东镇台湾客家语海陆腔:zhug dungˋ zhinˊ),旧称“树杞林”,位于台湾新竹县中心,镇内人口约万人,是新竹县人口仅次于竹北市的第二大行政区,也是台湾人口第二大镇,结构上以清朝时来自广东移民客家后裔族群为主,亦有多数的原住民泰雅族赛夏族居住。

介绍

竹东镇在汉人移民未开发前,是泰雅族、赛夏族以及其他平埔族人的聚集地、狩猎地。早期以制造樟脑闻名,其后石油的钻探、水泥及玻璃工业的设厂及林场集散场的拓展下,成为新竹县溪南地区的工商重镇,并曾与东势罗东共称为台湾三大林业集散地。随著1973年工业技术研究院设置于头重里,以及1980年新竹科学园区设置于西邻的新竹市东区之后,竹东镇的二重埔地区已逐渐转型为高科技研发中心。

历史

竹东古名树杞林,本是原住民聚集地区大本营 。系因于汉民族初到本地时,见树杞繁茂成林,故以此命名。然而远在汉民族入垦之前,竹东地区即有原住民狩猎游耕,今五丰里番社子疑似为其聚居故地。亦多数客家与当地原住民结婚第二代 外省与原住民组成竹东现今人口。

乾隆中叶,汉民族越过头前溪开始进入竹东地区。1769年(乾隆34年)已有广东省的惠州人入垦上、下七份及麻园肚一带,并渐形成村落。5年后饶平人林钦堂向竹堑社土木什班、通事丁老吻承垦头重埔、员山一带荒地,由六张犁(今六家)率男丁40馀人前往建立村落。乾隆末年,陆丰人彭乾和、彭干顺兄弟由芎林下山迁往树杞林开垦。1806年(嘉庆11年)彭乾和等奉官谕合伙组成“金惠成垦号”,从事大规模的垦拓。

开发初期,行政区属于淡水厅管辖,属竹堑堡东南厢。1875年(光绪元年)淡、新分治,本地改隶属新竹县,为竹北一堡树杞林庄。1889年(光绪15年)新、苗分治,本地改称为竹堑堡树杞林庄。


1895年(光绪21年)台湾岛割让给大日本帝国后,本地改隶为台北县新竹支厅。2年后恢复新竹县,本地又改称为树杞林办务署树杞林街。1898年(明治31年)再废新竹县,置新竹办务署,本地设树杞林署树杞林区。1920年(大正九年)行政区域调整,以本地在新竹东方而改名为“竹东”,置新竹州竹东郡竹东街[1]

战后新竹州改为新竹县,辖区为今日的桃竹苗地区,竹东郡改为县辖区竹东区,竹东街改为竹东区下辖竹东镇;1946年(民国35年)新竹市扩编,竹东镇并入新竹市,改为新竹市竹东区;1950年(民国39年)县辖区制度被废除,新竹县拆分为新竹、桃园苗栗三县,新竹市降为县辖市,原新竹市竹东区自新竹市划出,改为新竹县竹东镇。

经济

竹东镇位于新竹平原与山地接壤的山麓地带,地理位置优越,是新竹县“溪南地区”(包括竹东镇、芎林乡宝山乡峨眉乡北埔乡横山乡五峰乡尖石乡八乡镇)的交通网路枢纽与商品集散中心。因此,自清领时期以来,竹东的商业活动便相当兴盛。另外,由于邻近山区富涵石油、天然气、煤炭、矽砂、石灰石等天然工矿资源,吸引业者来此设厂。竹东以商、工为主流的经济发展轨迹,也因此与台湾一般平地乡镇有所不同。

工业技术研究院位于头重里,成立于1973年,是台湾最大的产业技术研发机构,也是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开路先锋。透过技术引进、人才培育、衍生公司、育成中心、技术服务与技术移转等不同方式协助业者,对台湾产业发展历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

商业

发展

竹东镇商业发展依时间顺序排列为:

    1. 柯湖里福龙宫前
    2. 软桥老街
    3. 上坪老街
    4. 树杞林街
    5. 东宁路、长春路及东林路周边
    6. 五丰、荣华新兴商圈

现况

竹东镇内现在有竹东市区商圈及东宁商圈两部分:

  • 竹东市区:竹东火车站周边商圈是相较传统的市区,仁爱路、东林路上的竹东中央市场,是镇内最大型的传统市场。到了晚上东林路则有东林路夜市,可说是从早到晚都有摊贩商家开业。

商圈随著市区扩大发展至商华街东宁路长春路两侧,东宁路有著客运行经的交通优势,东宁路三段商家林立,一直到竹东高中前仍还有不少店家。长春路则是从中山路口开始,到朝阳路口为止,是与东宁路同时发展的两条街。 过了中兴陆桥后的长春路三段前是新兴商圈,较知名的速食店皆在此设立店面。

  • 上馆地区:上馆地区商圈大致在中丰路、东峰路上,这边人口成长快速,又邻近台大医院竹东分院、竹东荣民医院、中油钻探工程处等,客源充足,形成的商圈以饮食为大宗。

教育

高级中等学校

国民中学

国民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