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策克口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策克口岸距旗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76公里,东距巴盟甘其毛道口岸800公里,西距甘肃马鬃山口岸500公里,西距新疆老爷庙口岸1200公里,对外辐射蒙古国南戈壁、巴音洪格尔、戈壁阿尔泰、前杭盖、后杭盖五个畜产品、矿产品资源较为富集的省区,是阿拉善盟对外开放的唯一国际通道,也是内蒙古自治区与陕、甘、宁、青四省区共有的唯一陆路口岸。[1]

气候特征

中温带大陆性气候

口岸介绍

中国策克口岸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距额济纳旗府达来呼布镇77公里,东距巴彦淖尔市甘其毛道口岸800km,西距新疆老爷庙口岸1200km,与蒙古国南戈壁省西伯库伦口岸对应。对外辐射蒙古国南戈壁、巴音洪格尔、戈壁阿尔泰、前杭盖、后杭盖五个畜产品、矿产品资源较为富集的省区。是阿拉善盟对外开放的唯一国际通道,是内蒙古、陕、甘、宁、青五省区所共有的陆路口岸,同时也是内蒙古第三大口岸。

开放口岸与出境通道

策克口岸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在新疆老爷庙口岸与内蒙古甘其毛道口岸的中间地带,辐射境外五省和境内三省。策克口岸是内蒙古西部一个重要的国家级全年性开放口岸,也是内蒙古阿拉善盟以及惟一的出境通道。也是甘肃酒泉市的第二出境通道(第一位酒泉境内的马鬃山口岸)。2013年,酒泉修建了酒航高速公路,其一端终点就在策克口岸。

移民与开拓市场

充分利用口岸大发展这一契机转移安置一部分移民,尤其是下游策克一带的农牧民,既有利于口岸的繁荣,又有利于调整社会经济结构,保护下游日益退化的生态环境。为促进今后口岸边贸的更大发展,还必须寻求新的贸易增长点。在挖掘新贸易项目的基础上,积极开拓邻近的甘肃省河西市场并逐步向其他地区辐射。

双边性常年开放口岸

2003年10月在中蒙两国修订《中蒙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协定》第二轮会谈中,中蒙双方同意策克口岸为双边性常年开放口岸。 截至2003年10月,策克口岸顺利实现41次贸易通关,小额贸易总量15000多吨,成交额2.4亿元,出入境人员20万余人(次),出入境车辆50000余台(次)。截至2009年12月31日,策克口岸过货总量位居全区公路口岸第一。

口岸发展

199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为季节性开放口岸。 2004年9月29日海关总署批准,2005年6月29日经国务院国函[2005]57号文批复为中国和蒙古国双边常年开放的边境陆路口岸,分设公路通道和铁路煤炭运输专用线通道。 2013年规划的酒航高速公路将直达口岸。

策克口岸对应的蒙古国沿边地带属未开发地区,蕴藏着金、铜、铝、铅等多种丰富的贵金属矿藏资源,亟待开发。策克口岸为优化配置中蒙资源,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我旗开辟了一条重要的贸易通道,在额济纳旗对外开放和地方经济发展中起到了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百姓、繁荣一个城市的效应,形成带动多业发展的独特优势。截止2006年底,策克口岸顺利实现54次贸易通关,过货总量540万吨,出入境人员60万余人(次),出入境车辆32万余台(次),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把策克口岸建成继满洲里、二连浩特之后内蒙古 第三大通关便捷、服务优良、运作高效的现代化口岸,成为我国西北地区连通国内外的一个较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货物集散地和资源大通道,2002年,额济纳旗党委、政府提出了“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提升策克口岸规模档次,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硬件建设,提高过货量,尽快实现口岸常年对外开放”的工作思路。

2003年,投入口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共计1.28亿元。其中投资2500万元,于2003年12月建成了符合常年开放口岸建设标准的口岸监管区,建设内容包括联检大楼、联检人员宿舍楼、海关国检现场办公室及监管查验区、公路(铁路)出入境查验区、口岸管理办公室工作生活用房及水、暖、电、讯、排污、绿化、硬化、仓储、停车场等。投资3800万元,建成了达镇至国门77公里黑色路面公路,并已投入使用;投资150万元建设了达镇至国门光缆工程;投资31万元完成了在口岸监管区和口岸贸易经济区的找水任务,成功打出136米、218米深水井各一眼;投资1340万元建成了达镇至国门35千伏输变电线路工程,已投入使用。2004年投资100万元,建成移动通信基站并投入使用。为提升口岸地区服务、管理、贸易功能,拟建设4km2的策克口岸贸易经济区,预计总投资3.6亿元。

2003年9月,我旗委托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了《策克口岸贸易经济区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2004年,引进北京恒阳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1.17亿元对贸易经济区2km2的土地进行了一级开发,完成“七通一平”。2006年,又引进了首钢控股公司,以股份制的形式与北京恒阳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同组建了额济纳旗策克口岸中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