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26直升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米-26直升机俄语:Ми-26)是一款多用途重型直升飞机,也是当今服役中最重、最大的直升机,由苏联米尔莫斯科直升机工厂(原米尔实验设计局)设计。该机的机舱载重和舱外负重均可达20吨,与美国C-130大力士型运输机载重量相当,北约代号为“光晕”(Halo)。该机于1970年代开始研制,1977年12月第一架原型机首飞,1981年6月在巴黎航展展出,1985年通过苏联国家验证,1985年量产,1986年出口外销,售价1020万美元。“米-26”投产后,有多款改良型机种,如:米-26A、米-26T、米-26P及米-26M等。目前,“米-26”系列机型的制造商为俄罗斯罗斯托夫直升机联合股份公司。

“米-26”直升机除作为军事用途之外,其民用功能也相当广泛,可用作森林消防自然灾害救援等工作。2008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汶川大地震的救援,就频繁使用该机吊运大型工程设备到灾区进行堰塞湖的挖掘、疏浚工程,在预防灾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米-26”还是联合国执行维和任务的直升机机种之一[1]

研发历程

由于苏联在1970年代初期研发“米-12”直升机的效果不理想,于是重新开始研制重型直升机,任务代号为“90计划”,这就是后来的“米-26”直升机。这款新机型的设计要求飞机自身重量必须小于其起飞重量的一半,并由米尔设计局创始人米哈伊尔·米尔的学生马纳特·迪歇切科负责设计。

“米-26”以军民两用的重型直升机为目标,以取代早期的“米-6”和“米-12”重型直升机。新设计的“米-26”机舱载重是“米-6”的两倍,是世界最大和最快的量产重型直升机。苏联建造“米-26”的目的是为运送重达13吨(29,000磅)的两栖装甲运兵车以及协同军用运输机(如“安-22运输机”和“伊尔-76”)将弹道导弹运往偏远地区。

1977年9月14日,“米-26”直升机进行了首飞。1980年10月4日,编号为“01-01”的首架飞机交付使用。在飞机制造期间,有一架即将交货的飞机在测试单发动机着陆时坠毁,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1983年,“米-26”的研发工作结束。1985年,飞机开始进入苏联军中服役和商业营运。

“米-26”是第一架旋翼叶片达8片的重型直升机,两台发动机能进行动力互补,即在其中一台动力不足或失效的情况下,另一台发动机则输出更大功率以维持飞机的飞行动力。它的重量只比“米-6”略重一点,却能吊挂20吨(44000磅)的货物,比“米-6”大8吨,是继“米-12”之后,世界第二大和第二重的直升机,为目前全球服役中的最大和最重直升机。

2010年7月,俄罗斯宣布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研发“米-26”的后续机型[2]

视频

米-26直升机 相关视频

世界最大直升机,米26直升机起飞全过程
全球最大直升机 米26 投石封堵溃口,湖北阳新抗洪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