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红胸啄花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红胸啄花鸟
红胸啄花鸟[原图连结] 图片来源

中文学名:红胸啄花鸟
学名:Dicaeum ignipectus
界:动物界 Animalia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鸟纲
Aves 目: 雀形目 Passeriformes
科: 啄花鸟科 Dicaeidae
属: 啄花鸟属 Dicaeum
种: 红胸啄花鸟 D. ignipectus

红胸啄花鸟

分布地理 : 不丹寮国中国大陆越南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台湾马来西亚尼泊尔柬埔寨

中国分布 : 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物种模式 : 产地在尼泊尔和不丹。

保护级别 :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6年 ver 3.1——无危(LC)。

2个亚种

红胸啄花鸟台湾亚种

学 名:Dicaeum ignipectus formosum,是台湾的特有物种。分布于台湾本岛。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阿里山。[1]

红胸啄花鸟指名亚种

学 名:Dicaeum ignipectus ignipectus。在中国大陆,分布于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陕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尼泊尔和不丹。

物种特征

平均体重约为5.9克。[2]

雄成

鸟背部深蓝色,腹部是淡奶油白,带有黑色条纹,以及像是胸口上血迹一般的明亮红色斑块。

雌鸟

颜色较淡,背部是榄褐色,腹部是灰白色;没有绿啄花和朱背啄花雌鸟的白色喉咙。

幼鸟

上嘴褐黑,下嘴红色;跗跖呈铅灰色。

鸣叫声

鸣声似“tik-tik-tik-tik”声低却很嘹亮,常久鸣不休;有时转为柔细而稍带颤音的“Zi-Zi-Zi”声。

有时是一连串接续著颤音的高频吱吱声。[3]

栖息环境

居住在森林覆盖的山地和山丘及山谷上部的袖珍鸟儿。

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亚热带或热带的旱林、亚热带或热带的高海拔疏灌丛、耕地、种植园和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一般栖息于开阔的村庄、田野、山丘、山谷等次生阔叶林、或溪边树丛间以及有时在原始森林的中下层也能见到。[4]

生态习性

除繁殖期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多成3-5只的小群,活动于高树顶处,有时也同绣眼鸟等混群。

觅食

嗜食浆果及寄生在常绿树上的有槲寄生果实上的粘质物。所吃食物种类主要有双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等各种昆虫及其[5]

繁殖方式

繁殖期每年4-7月。

筑巢

营巢于阔叶树上,距地高3-6米,7月间也发现红胸啄花鸟营巢于板栗等较高的树上,距地5-6米。其他地区也有低至3米左右的。

巢型

巢呈椭圆形的囊袋状,主要以植物纤维、种子毛、花序、蛛丝等材料编成。通常悬吊于细小树枝末梢,四周有绿叶掩护,一般难以发现。

巢口多位于近上端侧面,巢的大小为外径6厘米,高10厘米,巢口大小为1.5-2.5厘米。

孵化

每窝产卵2-3枚,卵白色,大小为13.7-16.6毫米×10.0-10.9毫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