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维港渡海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维港渡海泳
图片来自sswagger

香港渡海泳英语:Hong Kong Cross Harbour Race)又称维港渡海泳新世界维港泳(香港简称为渡海泳),是一项于1906年创办、1942至1946年及1979至2010年停办,与及2011年再度复办至今(2019年及2020年停办)的一项横越维多利亚港游泳比赛。

历史介绍

1906年,域多利游泳会创办渡海泳,自此每年一度举行。渡海泳的起点初时是九龙尖沙咀尖沙咀铁路码头水师码头之间的水域,终点是香港岛中环皇后像停泊处与域多利游泳会之间的岸边。后来渡海泳直接更改为由尖沙咀铁路码头至皇后码头岸边,赛程全长1,743码(约1.6公里)。

1954年开始,皇后码头搬迁后,赛程缩短至1,550码(约1.4公里)。

停办

1941年香港沦陷,维港渡海泳于1942年至1946年停办,至1947年恢复。随著香港迅速发展,维多利亚港的污染日趋严重,加上受到尖沙咀火车站拆卸工程影响,至1978年举办第66届后停止举办。

复办

2000年代,随著香港政府的《净化海港计划》渐见成效,香港业馀游泳总会于2010年10月末期向香港政府申请复办维港渡海泳,其后获得批准,并由新世界发展赞助。

2011年维港渡海泳于10月16日上午9时举行,赛道以鲤鱼门三家村公众码头为起点,终点为鲗鱼涌公园公众码头,全程1.8公里,比较过往为长。本届赛事约978人参与,共设有男和女子个人及团体赛4个组别,大会又按照年龄设立精英杯(17岁以上)和青少年杯(12至16岁),优胜者可以获取最多8,000港元奖金[1]。是届赛事,男和女子个人赛事均由香港游泳代表队成员凌天宇邓颖欣胜出。

2012年维港渡海泳于10月21日早上8时半举行,赛道由鲤鱼门三家村公众码头为起点,终点为西湾河海滨公园公众码头,全程1.5公里。本届赛事约1,800人参与,人数比较去届多近一倍。同日,大会亦会举行第5届亚洲公开水域游泳锦标赛。是届大会于起点及终点均增加设备了公众席,让公众欣赏;位于西湾河终点亦设有嘉年华,让公众参与。为了保障泳手安全,主办单位香港业馀游泳总会安排了150名救生员、4名潜水员及36名急救员当值,同时耗资10万港元租赁两部海底声纳探测仪器,放置于赛道中途站及终点附近,探测范围覆盖逾6成赛道,一旦有泳手遇溺沉入水底,仪器能够于一秒半至两秒内探测得到,于附近戒备的潜水员可以于20秒内赶到现场进行潜水拯救[2]。另外,大会亦安排了120艘独木舟围绕赛道,每隔7至8米即有一艘,向泳手标示赛道方向,及进行水上巡逻[3][4]

2013年维港渡海泳于10月6日早上8时半举行,赛道由鲤鱼门三家村公众码头为起点,终点为鲗鱼涌公园公众码头,不设弯道,全长约1.5公里。本届赛事共1,864人参与。大会今届增设不设名次、共1,500个名额的优悠组;竞赛组则增设国际组别,吸引不少外地泳手参与。大会亦安排了103艘救生巡逻艇和船只跟踪参赛者,及在赛道两旁设立小艇及浮标,以帮助参与者识别;与此同时,护航人员、救生员和医护团队亦都随时待命。

参考文献

  1. 阔别33年“维港渡海泳”泳将试水. 《大公报》. 2011-09-17. [失效链接]
  2. 渡海泳手增八成 引声纳仪防溺 《明报》 2012年10月18日
  3. 渡海泳首次引入海底声纳探测仪 《星岛日报》 2012年10月18日
  4. 渡海泳声纳仪助拯溺 《东方日报》 2012年10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