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罗阳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阳镇,隶属于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中心点为东经114°17′,北纬23°10′,地处东江中下游。因位于罗浮山东麓,故名“罗阳”。处于广州、惠州、深圳、东莞四大城市的交叉辐射区,是博罗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金融中心。该镇辖区面积242.62平方千米(2017年),城区规划面积93平方公里,下辖29个村、8个社区。建成区位于东江北岸,2002年县城西侧的义和镇并入罗阳镇,县城范围扩大。

罗阳镇是广东省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是广东省中心镇。

2008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2013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GDP)121.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1985万元,第二产业437022万元,第三产业7429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86元。

2019年10月,罗阳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1]

中文名称: 罗阳镇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广东省惠州市

下辖地区: 8个社区、29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麻石巷71号

电话区号: 0752

地理位置: 地处东江中下游

面 积: 242.62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205717人(2017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著名景点: 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火车站: 罗浮山站、博罗站、博罗北站

车牌代码: 粤L

历史沿革

罗阳镇是广东省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镇之一,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先秦时期,罗阳就曾是缚娄国建都之地;自南朝梁天监二年,博罗县治从梁化迁至浮碇岗(俗称葫芦岭)之西后,称榕城。1979年为城镇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恢复区乡建置,称城镇区。1986年1月,改区设镇,因县城在罗山、浮山的合体罗浮山的罗山之阳,遂更名罗阳。

2017年12月,根据复函,同意撤销博罗县罗阳镇,设立博罗县罗阳街道办事处。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罗阳镇位于博罗县中南部,中心点为东经114°17′,北纬23°10′,地处东江中下游、罗浮山东麓、惠州市西郊,东与惠城区小金口街道办事处相连,南与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办事处接壤。镇域面积242.62平方千米(2017年)。

气候

罗阳镇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年均气温21.5℃,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811.7毫米。

自然资源

土地

全镇林用地面积8920公顷,有林面积8533公顷,种植率97.5%,绿化率80.8%,覆盖率45.1%。

矿产

矿产资源有钽铌矿、铁矿等。

水资源

罗阳镇筑有稿树下、梅花、甲子前、范家田、下沛、鸡公田等6座中小型水库,总集雨面积58.52平方公里,总库容量4282万立方米,总有效灌溉面积1907公顷;建有小金河一至七级8个站、磜头一至四级4个站、稿树下水库站、汤泉林场小坑站等水力发电站,共装机26台14680千瓦。

行政区划

2000年,辖东区、西区、城东区、观园区、观华区、九村区等6个居民社区,鸡麻地、莲湖、塱头、田牌、下塱、三徐、承粮陂、礤头、新村、梅花、廖洞、黎村、横坑、翠美园、巷口、杨梅、上塘、水西、观背、小金、东坑等21个村,214个村小组;

2013年,罗阳镇下辖8个社区、29个行政村共254个村民小组。镇政府驻罗阳镇麻石巷71号。

人口民族

2013年末,罗阳镇常住总人口20.6万人,其中,常住户籍人口14万人,外来流动人口6.6万人。全镇人口主要为汉族,少数民族多为婚配和工作调入。

经济概况

综述

2013年,全镇地方生产总值(GDP)121.1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1985万元,第二产业437022万元,第三产业742919万元;镇财政收入1.62亿元;完成税收17.27亿元,其中,国税4.61亿元、地税12.6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086元。

2013年,全镇新引进内外资项目29宗,意向总投资54.51亿元;新动工项目24宗,意向总投资43.56亿元;新投产项目5宗,投资额1.24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5335万美元,外贸出口额23399万美元。

第一产业

2013年,全镇农业总产值5.41亿元。罗阳镇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是县内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城郊型、商贸城、生态观光型和山区型四类特色农业初见规模,“浪头花生”、“田牌杨桃”等农业龙头品牌效应日益凸显。2013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2.8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69万亩。完成天然林管护和生态公益林改造,其中,实施林管护面积2500亩、生态公益林改造面积2500亩、育林木苗5.5万株、义务植树5.5万株。

第二产业

2013年,全镇工业总产值215.6亿元。全镇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92.2亿元,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56.01%。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镇产业转型升级、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积极引导新创办的工业企业进入小金工业园、鸡麻地工业园、义和工业园、洲际工业园和鸿达高新技术工业园等五个初具规模的产业基地,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品牌效应的特色产业基地。2013年末,全镇有各类大小企业1829家,其中上规模企业162家。

第三产业

改革开放前,县城镇商业贸易以供销社和国营水产站、粮站经营为主。改革开放后,随着工农业、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镇委、镇政府实施“商业活镇”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批发零售业、饮食业、邮电通讯业、旅游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蓬勃发展。到1990年,全镇第三产业总产值3027.1万元。进入90年代后,尤其是在90年代后期,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相继建立起4个集贸市场和粮食交易市场、摩托车专卖市场、工业品专卖市场等专业市场,以及遍布全城的2000多个商场和商业网点,使罗阳镇成为县内的主要商品集散地。同时,旅游服务业迅猛发展,涌现新世纪、银城、帝都等一批较高档次的酒店。到2000年,第三产业结构渐趋完善,商贸流通繁荣活跃。全镇第三产业总产值24036万元,比1990年增长6.94倍,有大小宾馆、酒楼、娱乐场所21家,其中规模较大、档次较高的有8家;各种商店(场)36家,民用汽车5126辆,个体工商户2563户,私营企业86家,总注册资金9426万元,从业人员10656人。

2013年,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74.3亿元,增长9.3%。全年全镇一手房、二手房共交易6133套,面积71.96万平方米,有金域华府、体育中央、依云小镇、汤泉小镇、水映山等楼盘开盘售卖,保利山水城、佳兆业·东江新城、五矿·哈施塔特等楼盘;餐饮业、金融业、休闲娱乐业等现代服务业同步发展。不断完善的五矿·哈斯塔特奥地利风情小镇已成为热门的摄影圣地,吸引周边城市大量游客到访。

交通

罗阳镇区地处广州、惠州、深圳、东莞、河源等大中城市“一小时生活圈”,镇内水陆交通便利,“一江一桥两铁六路”贯通全镇:广汕公路、惠博沿江路、金龙大道、博深高速、京广铁路广梅汕段等构成陆路四通八达立体交通网;水路东江航运上至惠州、河源、龙川,下达东莞、广州。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2013年,罗阳镇成立了镇环卫站,各村都配套聘有保洁员,建有垃圾池,配有垃圾桶;初步建成“户收集、村集中、镇运输、县处理”的农村垃圾收运处理模式;投入4118万元,推进城区截污管网工程和村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投入124.77万元,完成对义和广场和镇辖区内街道路灯的LED灯节能改造更换工作;投入504万元,完成14公里村道水泥路面硬底化建设。

教育

2013年末,全镇有普通中学16所(含民办学校7所;其中,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省一级学校2所、市一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22所(含民办学校6所,其中市一级小学2所),幼儿园23间(公办1间、私立22间)。有教职工1832人(含私立学校),其中,中学教师767人、小学教师1065人;在校学生23582人(含私立学校),其中,中学生6470人、小学生17112人;在园幼儿7324人。全镇3岁儿童入园率88%,九年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达100%,普及高中阶段入学率98%。镇属学校考入本科院校的11人,考入大专院校的136人,考入博中等县属重点高中的213人。

文化

2013年,罗阳镇综合文化站与罗阳文化艺术研究会共同出版了书籍《罗阳掌故》2000册,并于2013年3月被评为省一级综合文化站。

卫生

2013年,全年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79877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1255人,基础养老金提至90元;全年办理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津贴登记、领取2850人。扎实做好双拥工作,发放军烈属、伤残军人等各类优待金75万元,赠送各挂钩部队及军烈属春节慰问金13万元。强化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组织镇班子成员一对一帮扶16户、61人,帮助解决52户困难户住房难问题。多方筹集资金完善镇卫生院、村卫生站和各项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镇区医疗水平。2007年,投资近2000万元建成罗阳中心镇卫生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