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罗马尼亚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罗马尼亚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
图片来自taptap

罗马尼亚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巴尔干战役[1] 的一部分,罗马尼亚与俄国、英国、法国结盟,对抗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战斗主要发生于1916年8月至1917年12月之间,战场则位于特兰西瓦尼亚、罗马尼亚本土,以及与保加利亚接壤的多布罗加地区。尽管罗马尼亚取得初期胜利,但在随后的战事中遭受重挫,到1916年年底时仅能守住摩尔达维亚地区,依靠俄国的支持勉强维系局面。当俄国爆发革命后,罗马尼亚几乎陷入包围,只能在1918年5月退出战争,与同盟国签下了布加勒斯特条约。到了1918年11月10日,德国停战的前一天,罗马尼亚再度加入战局,在战后成为战胜国的一员。在动员参战的75万罗马尼亚士兵之中,有一半没有活著看到大战落幕。

战前情势

罗马尼亚的弗莱库A型3号单翼机(A Vlaicu III monoplane)在一次大战爆发前完成试飞。]] 罗马尼亚士兵的移动式炮盾 在一次大战期间,罗马尼亚是一个国土面积13万8千平方公里、人口约900万的国家。在战争的前半段,罗马尼亚保持中立,但该国拥有欧陆唯一的油田,而这正是同盟国所急需的战略物资。亲近德国的国王卡罗尔一世在1914年9月驾崩,继位的斐迪南一世与国内的政治领袖们多半倾向协约国;对罗马尼亚而言,向匈牙利取回拥有300万罗马尼亚居民的特兰西瓦尼亚是首要的目标。在对协约国方面,罗马尼亚的参战可以断绝德国的石油进口,并切断与土耳其之间的铁路联系;为此,英国向罗马尼亚提供贷款、法国派出了军事顾问团、俄国则应允了军火支援。此外,协约国也承诺派出20万士兵进入罗马尼亚,协助防御来自保加利亚的攻击,以及对奥匈帝国的入侵。

罗马尼亚的王位自1866年起便由霍亨索伦家族的分支掌握,卡罗尔一世在1883年便与同盟国签订密约,规定罗马尼亚只有在奥匈帝国遭到攻击时才有参战义务。但在战云密布之际,罗马尼亚的舆论却倾向于支持协约国,新任国王斐迪南一世决定保持中立,并以奥匈帝国率先开启战端,而非遭到攻击为由,拒绝参加战争。奥匈帝国也在德国要求下暂缓了对罗马尼亚与义大利的领土要求,以使两国继续保持中立。

罗马尼亚在参战的谈判中最在乎的是领土要求与避免双线作战的危险。在领土要求部分,奥匈帝国治下,但以罗马尼亚人为多数的特兰西瓦尼亚是首要的目标;而罗马尼亚与保加利亚在南方的多布罗加地区也有领土纠纷,极有可能遭到袭击,因而需要协约国盟友的支援。协约国方面则要求罗马尼亚不得单独与同盟国和谈,并应允在战后的和平会议中给予同等的战胜国地位。俄军将在罗马尼亚参战后进入罗马尼亚助战,压制保加利亚;协约国的物资也将会大批送达。双方在1916年的《布加勒斯特条约》中规范,英军与法军最晚在1916年8月将重启对土耳其、保加利亚的军事行动,俄军则进驻多布罗加协防,而罗马尼亚的军队并不须接受俄国的指挥,此外协约国须提供每日300吨的物资支援。然而,这些条款大多都没有获得履行。

英国战史学家西里尔·弗尔斯指出,罗马尼亚并不信任俄国,使得双方的谈判陷入延宕;若是罗马尼亚能在俄军于1916年6月发动勃鲁西洛夫攻势之前参战,协约国将能收到更佳的效果。而俄国方面也担心罗马尼亚对比萨拉比亚地区的野心,而延迟了谈判进程。但根据英国学者约翰·基甘的研究,协约国打从一开始就不会尊重罗马尼亚的领土要求。

1915年,英军中校克里斯多福·汤姆森基奇纳伯爵派遣下抵达布加勒斯特担任军事顾问,并推动罗马尼亚参战。但汤姆森很快地发现罗马尼亚军队毫无作战准备,且装备极为落后,贸然开战将会成为协约国的负担而非助力。但他的观点并未获得政府接受,双方仍在1916年8月13日完成最后的军事协定;而就在几个月后,汤姆森也只得协助罗马尼亚收拾残局,破坏掉境内的油井与工厂,以免遭到德国夺占。

罗马尼亚政府在1916年8月17日与协约国缔约,答应在28日向奥匈帝国宣战;但驻维也纳的罗马尼亚大使却在27日提前转达了宣战布告,德国方面对此相当惊讶,并在28日向罗马尼亚宣战。此外,保加利亚与土耳其的宣战时间尚有争议,伊恩·贝克特认为,保加利亚在8月31日出兵之前都没有提出正式的宣战布告;但也有一些资料指出,保加利亚在30日或9月1日 在开战当下,罗马尼亚陆军共有23个师、65万名士兵,但训练与装备皆严重不足,难以与德军较量。德国参谋总长埃里希·冯·法金汉已预测到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参战的可能,并著手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画。由于塞尔维亚几乎全境沦陷,协约国在希腊边界的军事行动也没有进展,使德国与奥匈帝国有能力迎战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与土耳其也愿意出兵投入战局。

德国高层对罗马尼亚贸然参战的前途相当忧心,兴登堡曾表示道:

“可以肯定的是,罗马尼亚这个小国在历史上从来没有扮演过如此重要、具有决定性的角色,德国与奥匈两个大国也从未有如此怜悯之心,来面对一个人口自己只有二十分之一的小国。从军事情况判断,罗马尼亚提前参战有利于已经虚掷光阴数年的列强们;但一切仍取决于罗马尼亚是否准备好利用她的短暂优势。”

奥匈帝国军中的罗马尼亚裔

埃米尔·雷布列亚努中尉,曾获颁奥匈帝国的镶金勇气勋章,为奥匈军中罗马尼亚裔士兵取得的最高荣誉。 奥匈帝国中的罗马尼亚人很早就投入战场,数十万来自特兰西瓦尼亚布科维纳的罗马尼亚裔居民被动员。大多数的罗马尼亚裔士兵忠于帝国,但随著战事发展,反对的情绪也开始萌芽,特别是罗马尼亚加入战争之后;许多忠诚的士兵冒著生命危险逃跑,以免在战场上向自己的同族开枪。后世有许多文学作品以此为主题,如利维乌·雷布列亚努的。

尽管如此,其他战线上的罗马尼亚士兵依然为奥匈帝国英勇战斗,亦获得不少表彰,如在东线、巴尔干、义大利等战线活跃的格奥尔格·弗隆多尔上尉、埃米尔·雷布列亚努中尉(前述利维乌·雷布列亚努的兄弟,在1917年时试图叛逃到罗马尼亚失败,遭到处决),两人皆曾获颁“勇气勋章”。其他在奥匈帝国著名的罗马尼亚人尚有帝国顾问康斯坦丁·伊索佩斯库─格雷库尔中校、留下重要的战争经历回忆录的作家奥克塔维安·科德鲁·塔斯劳安努、首位罗马尼亚战地摄影师萨摩伊拉·默尔札也在里加留下了他的作品。多达15万罗马尼亚裔士兵在奥匈军中阵亡。

参考文献

  1. 巴尔干战役,bilib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