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老屋阁及绿绕亭

老屋阁及绿绕亭是中国的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前街渔翁塘畔。

明清时期,西溪南吴家在淮扬经营盐业致富,在家乡兴建众多建筑。绝大部分建筑毁于1856年太平军与清军、乡团的战斗。今日该村仍保留明清建筑100多幢,老屋阁及绿绕亭是其中价值较高的。

老屋阁即吴息之宅,建于明代中期,前后两进,两层建筑,上层较下层高,为主要的起居场所,称为“楼上厅”。其风格为典型的明代徽派建筑,雕刻精美华丽。

绿绕亭是明代过街亭,正方形,在老屋阁东南渔翁塘畔,元天顺元年(1328年)始建,明景泰七年(1456年)吴斯和重建。临池置飞来椅供人休息。

1996年11月,老屋阁及绿绕亭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

老屋阁及绿绕亭原本风光优美,祝枝山等文人墨客曾作诗词加以赞美。其周边环境已经受到破坏,大量生活垃圾堆积多年。

2000年,云南“世博园”内模仿绿绕亭兴建一亭 。

目录

简介

老屋阁,宅居名。位于歙(shè)县西溪南村。建于明代中期。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下层矮,上层高。坐东北,朝西南,五间二进,口字形四合院,通面阔17.7米,前进楼下明间为门厅,后进楼下明间为客厅。大门位于中轴线上,天井下中央有石板砌成的水池。住宅正面为水平形高墙,大门用铁皮包镶并建有水磨砖砌成的门罩,厚实庄重,不事雕琢。搂上厅堂宽敞,沿天井四周有一圈齐整的栏板,雕有精美的飞禽走兽和花朵,还设有带扶手的“飞来椅”。搂上房壁均以芦苇编篱,表面敷泥及石灰,紧密牢固。

绿绕亭,亭名。位于徽州区西溪南村老屋阁东南墙脚下池塘畔。建于1328-1456年重修。亭平面近正方形,通面阔4米,进深4.36米,高5.9米。亭结构与雕饰风格类老屋阁,惟月梁上绘有包袱锦彩绘图案,典雅工丽,有元代彩绘遗韵。亭临池一侧置“飞来椅”。在亭中近可观繁茂场圃,远可眺绿茵田畴。明著名书画家祝允明曾作《东畴绿绕》一诗赞咏。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黄山市徽州有个古老的村庄——西溪南,在岩寺镇西约4公里,背倚凤形山,面临丰乐水,风景秀丽。因村庄地处丰乐河南岸,又名丰南。西溪南村始于唐代,鼎盛于明清时期。经济发达,文风昌盛,名人辈出,尤其在明代中叶以后,该村从商者众,当时所谓两准八总大盐商中就有西溪南 吴家。他们拿出巨款在西溪南故里大兴土木,建筑园第重楼,故村中私人园林众多,旧时有十大名园和十二楼等宏丽建筑,最著名的是果园,据说是与唐伯虎刘名的江南才子祝枝山设计的。祝枝山是西溪南吴家的外甥。果园内建有亭台楼阁,假山湖池,曲桥石堤,名花修竹,四周花坛围筑。园内景致迷人,花香鸟语,四季如春。大部分已毁于兵祸,现仅存假山,仙人洞、湖池等 部分遗迹。村中至今仍保留有明代建筑10多处,清代民居100多幢,老屋阁及绿绕亭就是其中代表性的建筑[2]

老屋阁,又称老屋角和吴息之宅,建于明代中期。为砖木结构的2层楼房,上层高,占地面积343平方米(未计后院面积)。坐东北朝西南,5间2进,口字形四合院,通面阔17 .7米,进深19 .4米。前进楼下明间为门厅,后进楼下明间为客厅,大门位于中轴线上,狭长的天井中央有石板砌的水池,楼梯单跑,高在左侧廊屋中,住宅正面是水平形高墙,大门上建有水磨砖砌成的门罩,未事雕琢,与铁皮包镶的大门十分协调,显得厚实庄重。用水磨砖做成外突线脚,顶上复以瓦檐,侧立面山墙与院墙采用不对称方式,与水平高墙相结合,形成参差错落的外观,倒映于院外的池塘中,波光泛泛,幽静宜人。

视频

老屋阁及绿绕亭 相关视频

徽州区对老屋阁等国保单位进行环境整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