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耳挖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耳挖草(学名:Scutellaria indica Linn. )是唇形科黄芩属植物,一种多年生植物,可做为中药药材。

  • 中文名:耳挖草
  • 拉丁学名:Scutellaria indica Linn.
  • 别   名:韩信草、金茶匙、牙刷草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管状花目
  • 科:唇形科
  • 属:黄芩属
  • 药品类型:中药
  • 所属卷:Scutellaria Linn.
  • 所属科:Labiatae
  • 用   途: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平肝祛风、壮筋骨之效,有许多省用以治蝮蛇、蕲蛇咬伤及疔疮
  • 花果期:11月-7月

形态特征

描述字段:多年生草本,根茎短,具多数簇生的纤维状根,茎单生或多数丛生,不分枝,高12—28厘米,上升或直立,四棱形,密被短柔毛。

叶纸质至坚纸质,心状卵圆形或卵圆形,长1.5-3.5厘米,宽1—3.2厘米,最下一对细小,茎中部者最大,先端钝或浑圆,基部圆形,浅心脏形至心脏形,边缘密生整齐圆齿,两面被柔毛或糙伏毛,或平展具节长柔毛,尤以背面为甚;叶柄长0.4—2厘米,密被柔毛。总状花序顶生,长4—8厘米,花对生,梗长2.5-3毫米,与序轴被平展长柔毛;最下一对苞片叶状,卵圆形,长约1.7厘米,其余的细小。花萼长约2.5毫米,盾片高约1.5毫米,与花梗被相同的毛,果时均增大。花冠蓝紫色,长1.4-2.2厘米,外面疏被微柔毛;冠管前方基部膝曲,其后直伸,向上逐渐增大,至喉部宽约4.5毫米;冠檐上唇盔状,下唇中裂片卵圆形,具深紫色斑点,侧裂片卵圆形。花丝下部被小纤毛。花盘肥厚,前方隆起;子房柄短。

子房光滑。成熟小坚果栗色或暗褐色,卵形。[1]

产地生境

云南仅产东南部(屏边、西畴、富宁),海拔700—1900米的石灰岩山杂木林下。我国江南各省以及河南、陕西均有分布。日本,印度,中南半岛,印度尼西亚(爪哇)也有。

耳挖草叶对生,叶卵状椭圆至线状披针形,花着生于叶腋,粉紫色。我国分布较广,华南、华东、台湾分布较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