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耳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耳石为脊椎动物的内耳或无脊椎动物的听泡中的一种石灰质结石,在许多真骨鱼中尤为显著,形成坚硬的体质,在大多数较高等的脊椎动物中则为石灰质小耳沙块物质。[1]

其作用与身体平衡有关,又称听石。

作用

耳石是控制人身体平衡的重要器官,正常的耳石在两个耳石囊(球囊椭圆囊)中。我们生活的空间是三维空间, 在我们头部的移动下,耳石在球囊椭圆囊中,三个半规管就相当于三维,刺激三个半规管。使我们大脑感到了平衡,使大脑可以控制身体平衡。

耳石脱落

人类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在双侧的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2]其中重要的结构之一就是球囊、椭圆囊。因为在球囊、椭圆囊结构内有感受重 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后者称为耳石,前者称为耳石器。有的医生把由于耳石器病变引发的眩晕称为耳石症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发病原因还在探讨中,有人认为和耳石 器中的耳石脱落有关。由于头部外伤、或者年老局部结构退化,耳石器内的耳石从原来的位置上脱落,移位到了别的平衡结构内,头位变动时,引起眩晕。就像儿童手里玩的滚珠迷宫,在迷 宫内,滚珠无序游动,导致平衡失调。

耳石症虽然痛苦,但是已经有了很好的治疗方法。该方法不需服药,效果奇特,可以说是立竿见影。这种治疗方法叫做“手法复位治疗”。具体就是医生根据患者受累部位的不同,给予不同复位治疗,通过改变患者头部位置,让脱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来的地方,使它不能再刺激神经末梢,自然也就不会头晕了。因此,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应首选神经内科就诊,排除其他急需处理的危重疾病,如脑出血、脑梗死脑肿瘤等。如确诊耳石症可接受手法复位治疗。但由于许多神经内科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极容易被当作“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椎病”,即使被介绍到耳鼻喉科,也容易被基层医院或者大医院的年轻医生误诊为“梅尼尔病”。有人多个医院奔波,前后花费好几万也没有获得确诊。其实耳石症能占到日常门诊眩晕病人的30-50%,而误诊率很高,医学界尤其是神经内科医生应当加强耳石症的教育。

耳石症手法复位一般一次见效,个别患者需要多次复位才能治愈。一般门诊治疗即可,个别需住院多次复位。患者复位时会诱发眩晕,偶尔会发生呕吐(需有家属陪同),但一般持续时间短暂,无明显不良后果。复位成功后需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复位后三天内最好避免平卧。建议睡硬板床,用荞麦皮枕头。有部分医院的神经内科和耳鼻喉科可行该项治疗。外地患者如果当地未能确诊,或者确诊后不能正确复位,也可联系到大医院诊治。 

严重颈椎病、颈椎外伤、颈部动脉夹层、严重心脏病的患者需谨慎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耳石症手法复位看似简单,但是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患者不宜自行复位,以免发生危险。 耳石症本身药物治疗不能阻止眩晕发作。但是有的老年患者合并脑血管病可能需要同时给予输液治疗。有的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失眠或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需要给予相应药物治疗,防止耳石症复发。

鱼类耳石

石首鱼科(Sciaenidae)的耳石大而且多,得名石首。如大黄鱼小黄鱼左右内耳的球状囊彼此相连,内藏有很大的耳石,称矢耳石,其内侧面光滑,有蝌蚪状印迹;其他内淋巴囊中的耳石较小,如瓶状囊中的星耳石、椭圆囊中的微耳石等等。其他鱼类内耳中也藏有耳石,如鲈鱼的矢耳石最大,鳕鱼矢耳石较大、海龙球状囊和瓶状囊极小,故耳石一般不发达。软骨鱼类,球状囊发达,耳石亦发达。耳石随鱼体增长而增大,将其经核心处剖开可以发现同心圆排列的环纹,类似鱼鳞上的环纹,可根据耳石环纹推算鱼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