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脓疮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脓疮草(学名:Panzerina lanata var. alaschanica (Kuprian.) H. W. Li)是唇形科、脓疮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粗大的木质主根。茎从基部发出,高可达35厘米,基部近于木质,多分枝,叶轮廓为宽卵圆形,茎生叶掌状,裂片常达基部,狭楔形,叶片上面由于密被贴生短毛而呈灰白色,下面被有白色紧密的绒毛,叶柄细长,扁平,被绒毛。轮伞花序多花,小苞片钻形,先端刺尖,被绒毛。花萼管状钟形,萼筒齿稍不等大,花冠淡黄或白色,下唇有红条纹,外被丝状长柔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状,长圆形,中裂片较大,心形,侧裂片卵圆形。花丝丝状,花药黄色,卵圆形,横裂。花柱丝状,花盘平顶。小坚果卵圆状三棱形,7-9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西南部,陕西,宁夏;生长在海拔900-2650米的砂地上。

脓疮草的全草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小腹作痛,子宫出血,急慢性肾炎,头晕,浮肿,耳鸣,乳房肿痛,工种疮疡,眼痛;种子用于高血压,角膜炎,结膜炎。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具粗大的木质主根。茎从基部发出,高30-35厘米,基部近于木质,多分枝,茎、枝四棱形,密被白色短绒毛。叶轮廓为宽卵圆形,宽3-5厘米,茎生叶掌状5裂,裂片常达基部,狭楔形,宽2-4毫米,小裂片线状披针形,苞叶较小,3深裂,叶片上面由于密被贴生短毛而呈灰白色,下面被有白色紧密的绒毛,叶脉在上面下陷,下面不明显突出,叶柄细长,扁平,被绒毛。

轮伞花序多花,多数密集排列成顶生长穗状花序;小苞片钻形,先端刺尖,被绒毛。花萼管状钟形,外面密被绒毛,内面无毛,由于毛被密集而脉不明显,萼筒长约1.2-1.5厘米,齿5,稍不等大,长2-3毫米,前2齿稍长,宽三角形,先端骤然短刺尖。花冠淡黄或白色,下唇有红条纹,长(30)33-40毫米,外被丝状长柔毛,内面无毛,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盔状,长圆形,基部收缩,下唇直伸,浅3裂,中裂片较大,心形,侧裂片卵圆形。雄蕊4,前对稍长,花丝丝状,略被微柔毛,花药黄色,卵圆形,2室,室平行,横裂。花柱丝状,略短于雄蕊,先端相等2浅裂。花盘平顶。小坚果卵圆状三棱形,具疣点,顶端圆。 [1]

主要价值

脓疮草全草入药,用以治疮疥。 [2]

【蒙药名】 特木根一昂嘎拉扎古日。地上部分用于产后腹痛,闭经,月经不调,痛经,瘀血症,火眼,云翳白斑。《蒙植药志》全草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小腹作痛,子宫出血,急慢性肾炎,头晕,浮肿,耳鸣,乳房肿痛,工种疮疡,眼痛;种子用于高血压,角膜炎,结膜炎《民族药志三》。

主要变种

小花变种(Panzeria alaschanica Kuprian. var. minor C. Y. Wu & H. W. Li)与脓疮草不同在于叶分裂较深,裂片较狭,宽不及2毫米,花远较小,长25-(28)毫米。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西南部;生长在海拔1300米的砂地上。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西南部,陕西,宁夏;生长在海拔900-2650米的砂地上。

生长习性

种子特性:种子为出土萌发,种子可于翌春播种,播下后14天左右子叶出土、展开并逐渐变绿,进行光合作用。种子在暗处萌发较好。幼苗出土7-14天后可见最早的2片真叶。随后真叶数目增多,可达10枚以上,均为基生叶,子叶逐渐枯萎。30天后,真叶数目不再急剧增多,而是日渐长大,同时叶片分裂至中部或基部。再过14天,大部分植株的茎秆开始密被绒毛,在同一植株上存在深裂、中裂、浅裂的叶片。大约到7月,部分长势很好的植株开始抽花茎,15天后,白色的花朵便开始开放,如无传粉的媒介(昆虫),只能开花而无结果。

花期特性:不同地点不同局部环境生长的脓疮草始花时间不同,从6月下旬至8月底9月初,花期很长,可长达2个月左右。这主要是植物具有多花密集的轮伞花序,属于无限花序,尽管每朵花只能开5-7天,但花量很大使开花时间持续很长。据观察,在一个居群内,从第一朵花开到晚花个体最后一朵花开,可持续约3个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