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腹股沟疝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腹股沟疝是指发生在腹股沟区的腹外疝,疝即体内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部位,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空隙进入另一部位。腹股沟区是前外下腹壁一个三角形区域,其下界为腹股沟韧带,内界为腹直肌外侧缘,上界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侧缘的一条水平线。典型的腹股沟疝具有疝环(颈)、疝囊、疝内容物和疝被盖等结构,依据解剖学“肌耻骨孔”的概念,腹股沟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较为罕见的股血管前、外侧疝等。

基本信息

就诊科科:普外科

是否医保:是

英文名称:inguinal hernia

是否常见:是

是否遗传:具有相关性

并发疾病:肠梗阻、腹膜炎、小肠坏死

治疗周期:手术一次性治疗,保守治疗需长期治疗

临床症状:腹股沟区有一可复性突出的肿块

好发人群:婴儿、青少年、老年人、肥胖者,以及有慢性咳嗽、便秘、腹水等病史者

常用药物:阿莫西林、头孢地尼

常用检查:腹部超声、腹部CT

病因

1.腹壁强度降低

先天性解剖异常:某些组织穿过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宫圆韧带穿过腹股沟管、婴儿鞘突不闭锁或闭锁不完全等造成腹壁强度降低。

后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损:腹横筋膜、腹横肌及腹内斜肌的薄弱或缺损,如局部的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外伤、感染、腹壁神经损伤、年老、久病、肥胖所致的肌萎缩等。

2.腹内压力增高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举重、婴儿经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常见原因。

临床表现

1.可复性肿块

站立时肿块明显,平卧时消失或回复正常,可反复出现,用手按住肿块并咳嗽,可有膨胀性冲击感。

2.嵌顿、绞窄性疝

通常发生在斜疝,强力劳动或排便等腹内压骤增是其主要原因。临床表现为疝块突然增大,并伴有明显疼痛。平卧或用手推送不能使肿块还纳,肿块紧张、发硬,且有明显触痛。

3.其他症状

如嵌顿内容物为肠袢,不但疼痛明显,还可伴有腹部绞痛、恶心、呕吐、便秘、腹胀等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

诊断

典型的腹股沟疝可依据病史、症状和体格检查确诊;诊断不明或有困难时可辅助B超、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帮助建立诊断。

鉴别诊断

腹股沟区存在包块时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肿大的淋巴结动静脉瘤软组织肿瘤[1]脓肿异位睾丸鞘膜积液[2]圆韧带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妊娠期注意圆韧带静脉曲张等。

腹股沟区有疼痛不适症状时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内收肌肌腱炎耻骨骨膜炎髋关节炎髂耻滑囊炎放射性腰痛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治疗

1.保守治疗

可选择疝带或疝托进行保守治疗。但同时避免诱发疾病加重的相关诱因,治疗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难、腹水等慢性疾病,避免造成腹压增高的体力活动、戒烟、改善营养状态等。

2.药物治疗

腹股沟疝一般药物治疗无效,但术后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阿莫西林、头孢替尼等。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才能获得痊愈,腹股沟疝手术治疗可分为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大类。

4.开放手术

即常规手术,分为组织间的张力缝合修补和使用疝修补材料的加强修补手术,也称为“无张力”修补术。

组织间的张力缝合修补,即腹壁薄弱点或缺损直接缝合修补。如:Bassini、Shouldice、Mc Way等术式。

使用疝修补材料的加强修补手术,即应用修补材料-补片或网塞将腹壁薄弱点或缺损进行加强修补。如单纯平片修补(Lichtenstein术式)术式和网塞-平片修补(如Rutkow、Millikan术式)等术式,腹膜前间隙(针对“肌耻骨孔”)的加强手术(如Kugel、Gilber术式)。

5.腹腔镜手术

是基于“肌耻骨孔”区域,使用补片材料的腹壁加强手术,主要有以下两种:

全腹膜外修补术(TEP),不进入腹膜腔,修补材料放置于腹膜前间隙内。

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进入腹腔,修补材料放置于腹膜前间隙,缝合关闭腹膜。

并发症

疝一旦嵌顿自行还纳机会较少,如不及时处理,终将成为绞窄性疝。绞窄性疝症状较重,常伴有肠袢坏死、穿孔,疼痛可因疝块压力骤降而暂时缓解。绞窄时间较长者,易引发急性炎症,严重者可发生脓毒症。

视频


腹股沟疝修补术中注意事项有哪些


腹股沟疝可以自愈吗?


参考来源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