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腹股溝疝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腹股溝疝是指發生在腹股溝區的腹外疝,疝即體內某個臟器或組織離開其正常解剖部位,通過先天或後天形成的薄弱點、缺損或空隙進入另一部位。腹股溝區是前外下腹壁一個三角形區域,其下界為腹股溝韌帶,內界為腹直肌外側緣,上界為髂前上棘至腹直肌外側緣的一條水平線。典型的腹股溝疝具有疝環(頸)、疝囊、疝內容物和疝被蓋等結構,依據解剖學「肌恥骨孔」的概念,腹股溝疝包括斜疝、直疝、股疝及較為罕見的股血管前、外側疝等。

基本信息

就診科科:普外科

是否醫保:是

英文名稱:inguinal hernia

是否常見:是

是否遺傳:具有相關性

並發疾病:腸梗阻、腹膜炎、小腸壞死

治療周期:手術一次性治療,保守治療需長期治療

臨床症狀:腹股溝區有一可復性突出的腫塊

好發人群:嬰兒、青少年、老年人、肥胖者,以及有慢性咳嗽、便秘、腹水等病史者

常用藥物:阿莫西林、頭孢地尼

常用檢查:腹部超聲、腹部CT

病因

1.腹壁強度降低

先天性解剖異常:某些組織穿過腹壁的部位,如精索或子宮圓韌帶穿過腹股溝管、嬰兒鞘突不閉鎖或閉鎖不完全等造成腹壁強度降低。

後天性腹壁薄弱或缺損:腹橫筋膜、腹橫肌及腹內斜肌的薄弱或缺損,如局部的手術切口癒合不良,外傷、感染、腹壁神經損傷、年老、久病、肥胖所致的肌萎縮等。

2.腹內壓力增高

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難、腹水、妊娠、舉重、嬰兒經常啼哭等是引起腹內壓增高的常見原因。

臨床表現

1.可復性腫塊

站立時腫塊明顯,平臥時消失或回復正常,可反覆出現,用手按住腫塊並咳嗽,可有膨脹性衝擊感。

2.嵌頓、絞窄性疝

通常發生在斜疝,強力勞動或排便等腹內壓驟增是其主要原因。臨床表現為疝塊突然增大,並伴有明顯疼痛。平臥或用手推送不能使腫塊還納,腫塊緊張、發硬,且有明顯觸痛。

3.其他症狀

如嵌頓內容物為腸袢,不但疼痛明顯,還可伴有腹部絞痛、噁心、嘔吐、便秘、腹脹等機械性腸梗阻的表現。

診斷

典型的腹股溝疝可依據病史、症狀和體格檢查確診;診斷不明或有困難時可輔助B超、MRI或CT等影像學檢查,幫助建立診斷。

鑑別診斷

腹股溝區存在包塊時需要鑑別的疾病包括:腫大的淋巴結動靜脈瘤軟組織腫瘤[1]膿腫異位睾丸鞘膜積液[2]圓韌帶囊腫子宮內膜異位症,在妊娠期注意圓韌帶靜脈曲張等。

腹股溝區有疼痛不適症狀時需要鑑別的疾病包括:內收肌肌腱炎恥骨骨膜炎髖關節炎髂恥滑囊炎放射性腰痛子宮內膜異位症等。

治療

1.保守治療

可選擇疝帶或疝托進行保守治療。但同時避免誘發疾病加重的相關誘因,治療慢性咳嗽、慢性便秘、排尿困難、腹水等慢性疾病,避免造成腹壓增高的體力活動、戒煙、改善營養狀態等。

2.藥物治療

腹股溝疝一般藥物治療無效,但術後可以使用抗生素進行抗感染治療,如阿莫西林、頭孢替尼等。

3.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才能獲得痊癒,腹股溝疝手術治療可分為開放手術和腹腔鏡手術兩大類。

4.開放手術

即常規手術,分為組織間的張力縫合修補和使用疝修補材料的加強修補手術,也稱為「無張力」修補術。

組織間的張力縫合修補,即腹壁薄弱點或缺損直接縫合修補。如:Bassini、Shouldice、Mc Way等術式。

使用疝修補材料的加強修補手術,即應用修補材料-補片或網塞將腹壁薄弱點或缺損進行加強修補。如單純平片修補(Lichtenstein術式)術式和網塞-平片修補(如Rutkow、Millikan術式)等術式,腹膜前間隙(針對「肌恥骨孔」)的加強手術(如Kugel、Gilber術式)。

5.腹腔鏡手術

是基於「肌恥骨孔」區域,使用補片材料的腹壁加強手術,主要有以下兩種:

全腹膜外修補術(TEP),不進入腹膜腔,修補材料放置於腹膜前間隙內。

經腹腔腹膜前修補術(TAPP),進入腹腔,修補材料放置於腹膜前間隙,縫合關閉腹膜。

併發症

疝一旦嵌頓自行還納機會較少,如不及時處理,終將成為絞窄性疝。絞窄性疝症狀較重,常伴有腸袢壞死、穿孔,疼痛可因疝塊壓力驟降而暫時緩解。絞窄時間較長者,易引發急性炎症,嚴重者可發生膿毒症。

視頻


腹股溝疝修補術中注意事項有哪些


腹股溝疝可以自愈嗎?


參考來源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