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膏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膏肓

来自网络的图片

膏肓穴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现代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乳腺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斜刺0.5-0.8寸。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膏肓

读音; gāo huāng

名解; 膏,膏脂、油脂

穴义; 肓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肓; 心脏与膈膜之间也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较干燥的湿热之气与不

释义

《左传·成公十年》中记载: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春秋时期,晋景公有一次生病,十分严重,国内所有的名医,都没有办法医治,便只好向临国请求名医。那时秦国有一位很高明的医生,姓秦名缓.字越人,又称扁鹊先生(今沧州任丘人)。于是景公派使者去请他,使者到了秦国,和秦伯商量,秦、晋两国,因为有婚姻上的关系,所以秦伯就让扁鹊去医治景公。

在扁鹊到达晋国之前,景公做了一个梦,梦中见他的病,变化成两个小孩。其中一个小孩对另一个说:“扁鹊是著名的良医.如果他到来,恐怕会伤害我们,我看我们还是逃跑吧”,另一个小孩回答说:“我和你分别躲在肓的上面和膏的下面,他就没办法奈何我们”。

景公醒来以后,觉得很奇怪。扁鹊到了晋国,给景公诊视了一番后,对景公说:“你的病已经很重,没有办法医治了,因为你患的毛病有两处:一处在肓的上面,一处在膏的下面。这两个地方是药物所不能达到的,所以没有办法了。”景公听扁鹊说出病的根源,恰恰和梦中两个小孩所说一样,不禁赞叹道:“唉!你真是一位好医生呀!”于是叫人送了很厚的礼品给扁鹊,送他回去。

膏肓:中医学中人体部位的名称,膏指心下部分,肓指心脏和横隔膜之间。旧说膏与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来用:“病入膏肓”指病情非常严重,已没有办法医治。后人也用以指事态非常严重,已无再造之功。

名称

膏肓 (BL 43)

穴位

【穴义】肓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名解】膏,膏脂、油脂也。肓,心脏与膈膜之间也。膏肓名意指膜中的脂类物质由此外输膀胱经。

穴外输膀胱经的气血物质为心脏与膈膜之间的膏脂(此膏肓由五谷精微所化),故名膏肓(膏脂为提供心火燃烧之柴薪,在火热作用下所处为液态,今心室燃烧后气化蒸发的部分在胸腔内压的作用下随湿热之气外渗体表膀胱经,故名膏肓)。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干燥的湿热之气与不溶于水的膏脂

【运行规律】热气循膀胱经上行,膏脂出体表后散热降下行。

【功能作用】散热排脂。

【治法】寒则补之或多灸,热则泻针出气。

【注】膏盲穴对应的膀胱正经穴位为厥阴俞穴,它们的气血物质皆来自心室之外卫心包之中。厥阴俞穴的气血物质以较高温度的水湿之气为主要特征,而膏盲穴的气血物质则以干热的阳气和脂类物质为主要特征。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膏盲穴所处为外、为高,穴内环境的温度比厥阴俞穴要低,膏脂之物在厥阴俞穴的较高温度场中不会凝固,而到了本穴的较低温度场中之后则会散热冷却凝固。脂类物质在本穴的散热冷凝为本穴气血变化的主要特征,故名之为膏盲。

定位

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菱形肌→竖脊肌。

浅层布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肩胛背神经,肩胛背动、静脉,第四、五胸神经后支的肌支和相应的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主治

1.咳嗽,气喘,肺痨,盗汗。

2.健忘,遗精。

3.羸瘦,虚劳

配穴

虚劳:百劳、膏肓俞。

自汗:大椎、膏肓俞、复溜。

久病体弱:膏肓俞、关元、足三里

操作

斜刺0.5~0.8寸。

古代

《千金方》:“无所不治,主羸瘦虚损,梦中失精,上气咳逆,狂或失志误。”

《铜人》:“发狂健忘。”

《百症赋》:“痨瘵传尸,趋魄户、膏肓之路。”

《聚英》:“发狂,健忘,痰病。”[1]

参考文献

  1. 膏肓, 360国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