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中盆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中盆地

图片来自blogspot

台中盆地台湾中部一座盆地地形,于台中市丰原区南投县名间乡之间,并跨境于彰化县芬园乡下茄荖一带,面积约380平方公里,是台湾第二大盆地。[1]

历史

台中盆地的形成年代,大约于中坜期,相当于上更新世,是伴随著大肚台地八卦台地的生成,造成地层下陷(东侧形成车笼埔断层,西侧形成彰化断层),此为盆地的雏型,而后经长时间河川冲积,形成现今台中盆地。

地理

位置

台中盆地北起大甲溪南岸,与后里台地相望,南至浊水溪北岸,与竹山丘陵(亦称斗六丘陵)遥望;盆地中央有乌溪流经为界,以北则东西夹于雾峰山地(三汀山丘陵)、大肚台地,以南则东西介于南投丘陵、八卦台地。

构造

台中盆地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度自北端丰原起,宽度约9.5公里左右,向南渐宽,至台中市区(原台中市)已达最大宽度约16公里,之后便渐缩减,至草屯剩下约6公里左右的宽度,继续向南至名间风隙,是盆地最南端且最窄达800公尺,此段狭长地势,地理学家富田芳郎称之“名间地峡”,但实际而言,这处地峡是属风隙,与地峡的定义不同。整体而言,地形呈现南北高、中间低,总面积约为370平方公里。

冲积扇

台中盆地内平坦地势,是由大肚溪支流的乌溪大里溪筏子溪从山上挟带泥沙冲刷下来所形成的联合冲积扇,主要构成的冲积扇有:古代大甲溪冲积扇、太平至雾峰山麓野溪冲积扇、雾峰至草屯乌溪冲积扇、草屯至名间猫罗溪冲积扇,因此盆地全境地质是以砾石黏土构成的冲积层,盆地东侧偶有野溪于山口留下的阶地堆积层。台中盆地的地势则是以扇顶位于乌溪桥附近为盆地最高点,海拔约95公尺左右,沿乌溪向西流去乌日附近,海拔已降至盆地最低点约25公尺左右,自此便脱离台中盆地。整体而言,盆地是呈由东向西的倾面。

位居台中盆地正中央的乌溪冲积扇,流经九九峰、土城平原,自象鼻坑附近出山,对岸即茄荖山,位于草屯镇御史里,为乌溪环流丘,自北麓流经,形成两山对望的隘口景观,自此出山便形成网流状的广大冲积扇。

参考文献

  1. 台中盆地,tl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