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南孔子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南孔子庙
图片来自twtainan.net

台南孔子庙,位于台湾台南市南门路,是全台最早的一座文庙,与国立台湾文学馆毗邻。台南孔子庙建于1665年(明永历19年,康熙4年),由陈永华建议郑经在承天府桂仔埔建立,初设时仅大成殿,用来祭祠孔子,又称先师圣庙,之后又设明伦堂作为讲学之用,是为全台首学。康熙24年即(1685年)分巡台厦道周仓和台湾知府蒋毓英主持改建孔庙为台湾府学,并改称“先师庙”,俗称“文庙”,康熙51年(1712年)起花了三年进行整修,范围包括大成殿、启圣祠,棂星门左右改置文昌阁、土地祠、外设礼门、义路、大成坊及墙垣。

1983年(民国72年)12月28日,公布为祠庙类国家一级古迹。孔庙庙门以一“全台首学”的金字横匾做为登堂之阶,在大门左侧立有一块下马碑,以满汉文并刻“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12字,庄严肃穆。

历史概述

明郑创建

台南孔子庙的由来可追溯到明永历十九年(1665年),当时由陈永华以“十年成长,十年教养,十年成聚”的复国计画,建议郑经尽速建立圣庙、学校以延揽人才。郑经采纳此建议后,命令陈永华择地动工,而陈永华便选在承天府桂仔埔(鬼仔埔)。刘国轩择地与之交换,该处穴名“金盘摇珠”。建立“先师圣庙”。据《台湾外记》的说法,工程于永历廿年正月(约1666年2月)完工,并在先师圣庙旁设有明伦堂。

清治时期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分巡台厦道周昌和台湾知府蒋毓英主持改建孔庙为台湾府学,并改称“先师庙”,俗称“文庙”,此时孔庙除先师庙外,东西设有两庑、北边有启圣祠,南边有櫺星门,之后又增建了泮池与衙斋。之后在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时,巡道王之麟整修庙宇,并在大成殿东边新建明伦堂与堂后的龙亭库。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时台厦道陈瑸上任时又再次整修,范围包括大成殿、启圣祠,棂星门左右改置文昌阁、土地祠,外设礼门、义路、大成坊及半月形墙垣,奠基了孔庙大致的格局}。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时,巡道梁文煊将大成殿的格局改为重檐歇山式,隔年陈文达编纂的《台湾县志》附有文庙图,记载了当时孔庙的设施。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因诏封孔子五代,启圣祠改为崇圣祠,之后孔庙又经过几次修缮。到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在巡台御史杨开鼎的倡议下,于该年十月重建孔庙,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完工,而此次工程中大成殿与两庑的规模倍前,格局被记载在隔年王必昌编纂的《重修台湾县志》所附之府学宫图中。然后到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知府蒋元枢又加以整建,主要是在东大成坊外增建了泮宫坊,大成殿西边增设了府学署,为台南孔庙规模最大的时期,其格局载于《重建台郡各建筑图说》之重建台湾府学图与现存于明伦堂里的台湾府学全图碑上。然而后来孔庙却因为嘉庆与同治年间的地震等因素而逐渐毁损。

日治时期

进入日治时期后,台湾总督府于明治三十一年(1898年)发布“公学校令”和“公学校规则”,在台南孔庙设立“台南公学校”提供台湾人小学程度日文教育,明治三十七年(1904年)更名为“台南第一公学校”。之后到了大正五年(1916年)孔庙计画整修,所以学校于隔年迁于南大附小树林街现址,至于孔庙整修工程则于大正六年(1917年)7月动工,隔年3月整修完毕,当时台南厅长枝德二撰文立碑,采汉文说明整修始末,碑身位于今孔庙东南侧。此次工程主要是将建筑物解体重建,山田孝使的《台南圣庙考》一书载有施工前后的孔庙平面图,其差异主要是在不再复建明伦堂两廊与后方的文昌祠,朱子祠、櫺星门以及礼门义路的围墙也未重建,形成孔庙今天的格局。

二次大战期间,孔庙因位于市中心而多少受到战火影响,战后的台南市政府集资分批整修,于民国四十二年(1953年)完工,之后在民国六十六、六十八年(1977、1979年)又分别重建大成殿与文昌阁。民国七十二年列为一级古迹后,孔庙在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5月至七十八年(1989年)7月再次大修。

民国时期

民国七十二年(1983年)12月28日,中华民国内政部公告第一批15座一级古迹名单,台南孔子庙名列其中。

民国八十六年(1997年)5月,《文化资产保存法》修法后不再区分为一至三级古迹,而采用国定、直辖市定、县市定三级。台南孔子庙改为国定古迹。当时规画范围除孔庙以外还有周围即将迁走的附近市府机关建筑等古迹、历史建筑。而目前的孔庙文化园区则是孔庙沿南门路以南两侧,包括武德殿永华宫德化堂延平郡王祠、郑成功文物馆、大南门碑林台南放送局等景点。

景点介绍

台南孔庙的礼门
图片来自findlifevalue.blogspot.com

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全台首学”台南孔庙,可说是台南为文化古都的核心,南门路上绵延的红墙在穿透树梢的阳光下显得神圣,也呈现著台南古都的独特韵味,以历史悠久的孔庙为中心,串联起旧街区并连接附近主要的古迹点,大南门、府中街、延平郡王祠[1] 等,是一个可以穿街走巷尽情享受古城氛围的文化园区。

每年9月28日秋祭大典是孔庙的一大盛事,清晨五点天色未明,大成殿庙埕早已挤满了观礼的人潮,而来到孔庙当然别忘了向伟大的孔老夫子求智慧,每年祭典后满满的人潮争相上殿拔取智慧毛,就是为求智慧而来。不过拔智慧毛时请注意,最好自备透明塑胶袋或红纸袋来装牛毛,回家后得日晒干燥过,才不会因为过于潮湿而无法保存。而每年祭孔过后,文庙管委会也会准备五百份智慧毛提供民众于贩卖部购买,不过数量有限,错过了可得明年再来排队了。

参考文献

  1. 延平郡王祠,twtainan.net,202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