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旧北区理民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旧北区理民府

图片来自Get Ready

旧北区理民府(英语:Old District Office North), 1947年改称大埔理民府,位于香港新界大埔的山丘之上,建于1907年,是当年英国朝租借新界后兴建的首幢民政大楼,现时则成为香港童军总会新界东地域总部,并称为“罗定邦童军中心”。

是二十世纪初典型的殖民地建筑,1981年被列为法定古迹,是首座受到法例保护的西式建筑。

旧北区理民府的由来

1898年6月9日英国政府与李鸿章在北京签署《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于7月1日起将九龙半岛、大屿山等离岛及大鹏湾水域租借给英国,为期99年。1899年4月17日香港政府在大埔旗杆山举行升旗礼,正式接收新界租地。[1]

当年新界完成割让与英国时,英军便是由大埔海登陆。租借新界初期,曾与新界居民展开过“新界六日战”,新界氏族死伤惨重。及后,为方便和更有效率地管治,便将大埔区成为新界的权力核心重地,港英政府当时更在大埔建起许多重要设施,包括警察总部及理民府等等。[2]

职能

旧北区理民府最初的职能是负责收税发牌、修桥筑路、土地丈量、排解纠纷、收地赔偿等案件,其后增设了田土厅和裁判司法庭。

随住战后新界的人口激增,旧北区理民府亦在1947年改称大埔理民府,与元朗理民府以及南约同样隶属新设的新界民政署,至于原来的裁判司法庭,亦在1960年转移至粉岭裁判署。 随著地方行政的政策推行,旧北区理民府大楼于1983年停用。[3]

1988年至2000年间,该建筑物曾拨给环境保护署 (香港)用作该署的大埔分处。 2002年始用作香港童军总会新界东地域罗定邦童军中心。[4]

红砖筑成的外墙

来自拖手仔去街街 的图片

旧北区理民府位于大埔的山丘之上, 建筑以红砖花岗石砌成主要结构,为应付香港的亚热带潮湿气侯,采用了宽阔游廊设计,并在外墙特意增设有一排的拱形门窗,外形优雅堂皇, 贯彻英式建筑的古朴, 属典型的爱德华式建筑风格。 建筑原本只有南北两座单层建筑物,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盖了一层,以贯穿两座大楼,而成了现今看到的排场。

二次大战后,理民府曾在馆内放置一门小炮台,移离后只馀下空炮架,但亦甚具历史价值。[5]

前往方式

乘东铁线前往大埔墟站,落车后步行10分钟便可到达。
开放时间:可沿建筑外围参观,而建筑内部就需在开放日才可内进。

视频

香港航拍之大埔旧北区理民府 (Old District Office North)

参考来源

  1. 英国租借新界. 中国文化研究院. [2022-09-01]. 
  2. 长知识|前警察总部旧理民府大变身 游古迹宅邸细味大埔发展历史. 星岛网. 2022-03-18 [2022-09-01]. 
  3. 旧北区理民府──英国租借新界后首栋民政大楼. 我家地区报. [2022-09-01]. 
  4. 大埔旧北区理民府. 古物古迹事处. [2022-09-01]. 
  5. 旧北区理民府. UTravel. [202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