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竹

中文学名:花竹

拉丁学名:Bambusa albo-lineata Chia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属:簕竹属

花竹(学名:Bambusa albo-lineata Chia)是禾本科簕竹属植物,竿高6-8米,尾梢下弯;竿壁稍薄,竿下部第一至第四节间甚至第六节间具黄白色纵条纹;节处不隆起,分枝常自竿的第四至六节开始,多枝簇生,主枝稍粗长。箨鞘早落,革质,质脆,背面具黄白色纵条纹,并于两侧疏被暗棕色贴生刺毛,此刺毛以内侧被遮盖的一边较密,而外侧露出的一边则极疏或有时近于无毛,边缘仅于近末端处被有少许粗而短的繸毛,大耳长圆形或近倒披针形,成熟颖果未见。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等省。常栽培于低丘、平地及溪河边。

竹材的节间长而材质柔韧,为编制各种竹器的优良竹材。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花竹
  • 拉丁学名:Bambusa albo-lineata Chia
  • 别称:火管竹火广竹火吹竹(台湾),绿篱竹(广东)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单子叶植物纲
  • 目:禾本目
  • 科:禾本科
  • 族:簕竹族
  • 属:簕竹属
  • 亚属:顺竹亚属
  • 种:花竹
  • 命名者及年代:Chia,1988

形态特征

竿高6-8米,直径3.5-5.5厘米,尾梢下弯;节间长40-60 (80)厘米,竿壁稍薄,竿下部第一至第四节间甚至第六节间具黄白色纵条纹;节处不隆起,第一至四节常于箨环之上方环生一圈灰白色绢毛;分枝常自竿的第四至六节开始,多枝簇生,主枝稍粗长。箨鞘早落,革质,质脆,背面具黄白色纵条纹,并于两侧疏被暗棕色贴生刺毛,此刺毛以内侧被遮盖的一边较密,而外侧露出的一边则极疏或有时近于无毛,竿基部第一和第二节上的竿箨之箨鞘背面于下半部密被毛,先端稍呈不对称的拱形或作浅波状起伏;箨耳不相等,微皱,边缘仅于近末端处被有少许粗而短的繸毛,大耳长圆形或近倒披针形,长1.5厘米,宽5-7毫米,小耳常与箨片基部相连并无明显分界线,如分离时则为长圆状倒披针形,其大小约为大耳的1/3-1/2;箨舌高1-1.5毫米,边缘短齿裂,具极短的流苏状毛;箨片直立,呈不对称的卵形至卵状狭三角形,位于竿下部的竿箨者常具黄白色纵条纹,先端渐尖具硬尖头,基部稍作圆形收窄后即与两侧箨耳相连,此相连部分约为4-5毫米,箨片基部宽度约为箨鞘先端宽的5/7。叶鞘无毛,纵肋隆起;叶耳狭卵形乃至镰刀形,边缘具长繸毛;叶舌圆拱,高不及1毫米;叶片线形,长7-15(24) 厘米,宽9-15 (22)毫米,上表面粗糙,下表面被柔毛,先端长渐尖而具钻状尖头,基部近圆形或楔形。假小穗通常以3-5枚簇生于花枝各节,线状披针形,长2-2.5厘米,宽4-5毫米;先出叶长3毫米,具2脊,脊上被短纤毛;具芽苞片近卵圆形,长4.5毫米,无毛,具15脉,先端钝并具短尖头;小穗含小花5-7朵,顶生小花不孕;小穗轴节间形扁,无毛,长3毫米,顶端膨大且其边缘呈啮蚀状;颖仅1片,宽卵形,长5毫米,无毛,具15-17脉,先端钝具短尖头;外稃椭圆形,长7-9毫米,无毛,具17-19脉,先端钝具短尖头;内稃线状披针形,长7.5-9.5毫米,具2脊,脊上无毛,脊间8脉,脊外每边各2脉,先端近截形且在边缘被极短纤毛,两脊向上伸出内稃先端之上而成短芒并稍向外弯曲;鳞被3,不相等,边缘具长纤毛,前方2片形偏斜,长3毫米,后方1片近倒卵状椭圆形,长2毫米;花药长4毫米;子房宽卵形,长1毫米,顶端增粗而被长硬毛,基部具子房柄,花柱极短,长0.4-0.5毫米,被长硬毛,柱头3,长6毫米,羽毛状。成熟颖果未见。

生长环境

常栽培于低丘、平地及溪河边。

分布范围

产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和广东等省。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增城。

主要价值

竹材的节间长而材质柔韧,为编制各种竹器的优良竹材。[1]

参考文献

  1. 花竹,花语谷, 经典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