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花粉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花粉囊
居中|原图链接

花粉囊(pollensac),雄蕊花药内产生花粉的囊状结构。即小孢子囊[註 1][1]

形态结构

花粉囊正常的花药分为两半,每一半具有两个花粉囊,所以百合花药有四个花粉囊,花粉囊中包含着花粉粒。成熟的花粉囊,可以看到花粉囊壁的最外层为表皮层,细胞较小,而纤维层的细胞产生螺旋状加厚,中层和绒毡层细胞已破坏或消失。每两个花粉囊之间的间隔消失,两个花药打通,合成一个大腔,花粉粒即可散出。

基本内容

每一花药通常有4个花粉囊,但有的植物(如锦葵)只有2个花粉囊。花粉囊来源于位于花药四角的基本组织内的一群具高度分生能力的大核细胞——孢原细胞。孢原细胞经平周分裂,形成内外两层细胞,外层细胞称周缘细胞,内层细胞称造孢细胞。周缘细胞分裂、分化逐渐形成花药壁的纤维层和包在花粉囊周围的绒毡层。绒毡层细胞为双核或多核的细胞,对花粉的发育极为重要,其功能失常,常使花粉粒不能正常发育,失去生殖作用。造孢细胞经过不断分裂,形成大量花粉母细胞(小孢子母细胞)。花粉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4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子细胞,进而形成4个单核花粉粒(小孢子)。小孢子经进一步发育形成含1个营养细胞与1个生殖细胞或1个营养细胞与2个精子的成熟花粉粒。花粉成熟时,花粉囊的隔壁破坏,彼此通连成一空腔。花粉囊自行开裂,散出花粉。花粉囊开裂方式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沿两个花粉囊交界处纵向开裂,称纵裂,如牵牛,百合;有的沿花药中部横向裂开,称横裂,如木槿蜀葵;有的在药室顶端开一小孔,称孔裂,如杜鹃、茄;有的在花药侧壁形成几个向外推开的小瓣,称瓣裂,如樟树小檗

开裂方式

花粉囊开裂方式多种多样:

  1. 最常见的是沿两个花粉囊交界处纵向开裂,称纵裂,如牵牛,百合。
  2. 有的沿花药中部横向裂开,称横裂,如木槿、蜀葵;有的在药室顶端开一小孔,称孔裂,如杜鹃、茄。
  3. 有的在花药侧壁形成几个向外推开的小瓣,称瓣裂,如樟树、小檗。

主要作用

花粉囊中包含着花粉粒,花粉成熟时,花粉囊自行开裂,散出花粉。

雄蕊简述

雄蕊亦称“小蕊”。一般着生在花托上。被子植物花内产生花粉的变态花叶。一般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膨大呈囊状,位于花丝的顶端,常以药隔分成两个药室,每一药室叉具一个或两个花粉囊,花粉囊内产生花粉。花粉成熟时,花粉囊开裂,散出花粉。一花内所有雄蕊总称为雄蕊群。雄蕊中雄蕊的数目和形态因植物的种类而异。[2]

注释

  1. “小孢子囊”:产生异形孢子的植物,其小孢子形成的囊状生殖器官称为小孢子囊,是大孢子囊的对应词。种子植物,尤其是裸子植物的花粉囊,由于产生与蕨类小孢子相同的花粉,所以也称为小孢子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