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英诺森一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英诺森一世(?-417年),外文名:St. Innocentius I,意大利籍教皇(401~417年在位)。教皇谱系位居第40位。可能是上一代教皇阿纳斯塔修斯一世之子。

教皇(拉丁语:Papa),本意为父亲。本身并不具备特殊职权色彩。现任(第266任)教皇为方济各[1],于2013年3月13日当选。教皇官邸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教皇的完整头衔是:“罗马主教”。教会很少会使用这个完整的头衔。天主教[2]认为教皇为初任罗马主教圣伯多禄的后继,因此一开始称呼他为“伯多禄之代表”,直到5世纪时才改称为这更具权威的“基督之代表”。

人物简介

404年召开宗教会议,谋求恢复君士坦丁堡牧首克里索斯托的职务,由于英诺森的使者被扣在君士坦丁堡,会议未能举行。直到437年克里索斯托死后31年才得到昭雪。410年英诺森一世为调解西哥特王国与西罗马的关系,前往拉文那。自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死后,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两个帝国而再也没有合并,最懦弱无能的霍诺留斯执政(395-423年在位),西哥特领袖阿拉里克曾率兵攻打君士坦丁堡,后一再进攻意大利,向霍诺留斯索要土地和财务,又率兵围困罗马。西罗马皇帝霍诺留斯于408年逃往拉文纳,410年英诺森曾赴该地进行和谈。没有成功。410年8月24日罗马陷落,西哥特人占领三天后北上。414年承认亚历山大为安提阿主教,从而使罗马教会与亚历山大牧首恢复关系。

英若森一世也进行了反异端斗争。不列颠隐修士伯拉纠380年来到罗马,痛敢罗马基督徒的道德低落,并把它归咎于奥古斯丁的恩宠论。反对原罪教义的影响,伯拉纠在罗马获得一批拥护者,成为反对派的领袖。此后,伯拉纠前往非洲、巴勒斯坦进行传教活动。在伯拉纠主义的问题上,英诺森一世重申非洲教会在迦太基和米里夫(Mileve)会议(皆召开于416年)上否定伯拉纠主义的立场,将伯拉纠派定为异端。417年他公开谴责伯拉纠主义,将其创始人伯拉纠处以绝罚。 431年正统教会在以弗所进行宗教会议,靠罗马政府的压力,迫使所有主教反对伯拉纠教派,伯拉纠的大部分著作被销毁。

英诺森一世始终把握机会,努力保持并扩大罗马教会在处理争端上的权威。他保持与鲁昂主教维田舒(Victricius of Rouen),图卢兹主教爱素波(Exuperius of Toulouse)以及安提阿主教亚历山大的通信,还写信给克里索斯托以答复后者与狄奥菲鲁斯的争端。教宗意诺增爵一世保持着与克里索斯托良好的关系,403年克里索斯托遭皇后优多迦放逐时,曾为之交涉,然没有成功。

英诺森一世于417年3月12日逝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