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茜草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茜草属

中文名称:茜草属

拉丁学名 Rubia Linn

界 植物界

属 茜草属

茜草属(学名:Rubia Linn)合瓣花亚纲茜草科草本植物。叶假轮生;花小,聚伞花序;花盘极小或肿胀;种子与果皮粘贴,种皮膜质,有角质的胚乳。分布于欧洲、亚洲、南非和美洲,中国36种、2变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茜草属植物多具有药用价值。

属模式种:染色茜草 R. tinctorum Linn.

信息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茜草目

科 茜草科

亚科 茜草亚科

族 茜草族

命名者及年代 Linn,1753

茜草属介绍

Rubia L. 茜草属,茜草科,60余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南非和美洲,我国约12种,各省均有分布。多年生草本,稀一年生,被粗毛或有小刺;茎四棱柱形;叶假轮生;托叶叶状;花小,5数,组成腋生或顶生的聚伞花序;萼管卵形或球形,萼檐不明显或无;花冠轮状或钟状,4-5裂,裂片镊合状排列;雄蕊与花冠裂片同数,着生于冠管上,花丝短,花药球形或近圆形;花盘极小或肿胀;子房下位,2室,每室有胚珠1颗;果肉质,平滑或有钩毛;种子与果皮粘贴,种皮膜质,有角质的胚乳。[1]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援草本。茎四棱形,有的沿棱有倒刺。叶4片轮生,其中1对较大而具长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或更长,宽1~3cm或更宽;叶缘和背脉有源小倒刺。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小,萼齿不明显,花冠绿色或白色,5裂,有缘毛。果肉质,小形,熟时紫黑色。花果期9~10月。[2]

性状特征

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上侧有茎基,下侧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子形,波状弯曲,长工10~25cm,直径0.2~1cm,表面红棕色或暗棕色,具细纵纹及少数细根痕。质脆,断面平坦,皮部紫红色,木部浅黄红色。气微。味微苦。

所有物种

柄花茜草 峨眉茜草 阔瓣茜草 茜草 无毛大砧草

翅茎茜草 梵茜草 镰叶茜草 茜草属 西藏茜草

川滇茜草 高原茜草 林生茜草 柳叶茜草 染色茜草 纤梗茜草

大叶茜草 钩毛茜草 卵叶茜草 沙生茜草 小叶茜草

东南茜草 黑花茜草 卵叶茜草(原变种) 山东茜草 长叶茜草

对叶茜草 红花茜草 毛果茜草 少花茜草 中国茜草

多花茜草 厚柄茜草 膜叶茜草 丝梗茜草 中国茜草(原变种)

多脉茜草 金剑草 浅色茜草 四叶茜草 紫参[3]

临床运用

作用 用于血热妄行之多种出血证。茜草属性寒入血分,能凉血止血,且能化瘀。凡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均可选用,兼瘀者尤宜。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尿血等证,轻者单用,重者可配小蓟、白茅根、山栀子等,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方如《十药神书》十灰散。治大肠蕴热之肠风便血,常配黄芩、地榆、槐角等药,以清肠凉血止血。治血热崩漏,常配生地、生蒲黄、侧柏叶等药,以凉血止崩;若气虚不摄,冲任虚损,漏下不止者,再配炙黄芪、山萸肉、乌贼骨等药,以补气摄血,收涩固脱。 用于瘀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肿痛,兼热者尤宜,因茜草属有活血法瘀之功且能凉血。治瘀血经闭,可单用,或配丹参、赤芍、当归等药同用,则可增强活血通经作用;若为血枯兼瘀之经闭,又当配制首乌、熟地黄、川芎等,以养血活血通经。治产后瘀阻腹痛,属热者,常配败酱草、红藤、赤芍等药,以清热化瘀止痛;属寒滞者,常配当归、川芎、炮姜等药,以散寒暖宫、化瘀止痛;兼气虚血亏者,常配炙黄蔑、人参、当归等药,以补虚化瘀。治跌打损伤瘀肿,常配红花、川断、骨碎补等药,以活血消肿疗伤。 用于风湿痹痛。茜草属活血通经,故亦治风湿痹痛,若属热痹者,常配忍冬藤、络石藤、秦艾等药,以清热通络止痛;属风寒湿痹者,又当与川乌、独活、海风藤等同用,以祛风除湿、散寒通痹。 用于黄疸。茜草属凉血清瘀热而退黄,用治湿热黄疸,可配茵陈、山栀、大黄等药,以清热凉血,利湿退黄。 用于疮痈,痔肿。茜草属能凉血化瘀以消散疮痈,治热毒疮疡或乳痈,常配蒲公英、银花、地丁等药;治痔疮肿痛,常配大黄、虎杖、地榆等药。

非适合人群

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慎服。

做法

1、凡血热所致咯血、吐血、衄血、尿血者,可与大小蓟、白茅根、栀子、牡丹皮等配伍,以增强凉血止血之功;

2、凡瘀血经闭者,可与蒲黄、赤芍、红花、当归等配伍,以增强活血通经作用;

3、凡热郁心胸,心中烦热者,可与栀子、黄连配伍,以增强清心泻火之功。[4]

参考来源

  1. 梵茜草,在线查询
  2. 梵茜草,在线查询
  3. 梵茜草,在线查询
  4. 梵茜草,在线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