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茜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茜草学名Rubia cordifolia),又叫做血茜草,古名茹虑,又有蒨草血见愁地苏木活血丹土丹参红内消地血西天王草等别名,是一种茜草科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春、秋二季采挖,除去茎苗、泥土及细须根,洗净,晒干,生用或炒用。

生于路边草丛、灌丛、山坡,产于中国东北华北西北等地。茜草茎细长,常生有微小皮刺,叶4枚轮生,心形,具长叶柄,聚伞花序,花小,淡黄色,果实球形,成熟时红褐色。茜草的根可以做大红色染料,也可以做药,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血热咯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可医些瘀血、吐血、尿血之类的病,故又名血见愁。

植物形态

多年生攀缘草本,根细长,丛生于根茎上,红褐色;茎四棱,棱及叶柄上有倒钩刺。叶4片轮生,叶片三角状卵形,长2~9cm,宽1~4cm,全缘,基出脉5条。伞聚花序排成圆锥状;花冠辐射状,5裂,淡黄色;雄蕊5枚,资方下位,2室。浆果球形,熟时红色转黑。花期7~9月,果期9~10月。[1]

右边插图语法:

药材性状

根茎呈结节状,丛生粗细不等的根。根呈圆柱形,略弯曲或作扭曲状,主根不明显,支根丛生于根头部,数条或数十条,长10~15cm,直径 0.2~0.6cm,根头部有时有茎的残基。表面棕红色或红褐色,有细皱纹及少数须根痕。外皮易剥落,剥落处色较鲜艳。质轻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皮部薄,木部黄红色或淡红色,用放大镜观察可见多数小孔。无臭,嚼之如软木,且使唾液变红,味微苦。[2]

化学成分

根含多种羟基蒽醌衍生物,如茜草素(alizarin)、异茜草素(purpuro-xanthin)、羟基茜草素(purpurin)、伪羟基茜草素(pseudopurpurin)、茜草酸(munjistin)、茜草甙(rubia,ruberythric acid)、大黄素甲醚等,又分离得升白活性成分茜草萘酸甙Ⅰ及Ⅱ,其甙元为茜草萘酸。[3]

性味归经

苦、寒。入肝经。

功能主治

凉血活血,祛瘀,通经。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经闭瘀阻、关节痹痛、跌扑肿痛。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本品止血而不留瘀,用于热证出血、经闭腹痛、跌打损伤。配乌贼骨止血力更强。[4]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行血通经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5]

注意禁忌

脾胃虚寒及无瘀滞者忌服。

中医医理

内经上古天真论云:“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明白告诉我们要合乎道,要预防疾病,必须从身心调适著手。为医者身体力行,则能自助助人,功莫大焉。

本草纲目 电子书 [1] 黄帝内经 电子书 [2]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

  • 茜草 Qiancao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 茜草 Qiancao 中药材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 茜草 Qian Cao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