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茵怡花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茵怡花园
图片来自hkhs

茵怡花园香港的一个房协综合式屋邨,位于新界西贡区宝琳贸泰路8号(将军澳市地段35号)、将军澳第19B区,是香港房屋协会历来所发展的最大规模“甲类出租屋邨”“住宅发售计划”项目。

屋苑介绍

茵怡花园占地2.1公顷,共设有6幢35至50层出售住宅大厦共1894个出售单位、1幢36层出租大厦共971个出租单位及6项政府/团体/社区设施。

屋苑单位间隔四正,糅合日照、空气对流、消减噪音等环保建筑新科技,尽用自然地理优点。茵怡花园由吴享洪建筑师有限公司设计,现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环境局局长黄锦星当年在吴享洪建筑师有限公司任职时,也是该项目设计团队的其中一员,其后他也在香港环保建筑的书籍中、发表过讲述茵怡花园的环保建筑设计的文章。

屋苑项目由协兴建筑有限公司承建,工程合约总值十亿港元,并于1996年至1997年分期落成及入伙。

茵怡花园为香港首个环保建筑,茵怡花园凭著其崭新环保建筑设计意念,获香港建筑师学会颁发1998年的银牌奖,同年香港国际机场客运大楼的建筑设计也获同一奖项。

屋苑资料

茵怡花园第1座至第6座为“住宅发售计划”的楼宇,形式和申请资格与居屋类同[1],供而第7座则为房协保留作甲类出租屋邨用途。

特色

1992年,茵怡花园的建筑师吴享洪将新加坡马来西亚流行的环保建筑的崭新意念带来香港,并且用于设计茵怡花园;在设计本园时,建筑师参考过日照测绘(Solar Mapping)及风洞模拟测试(Wind Tunnel Modelling)的结果来设计茵怡花园,故此每幢大厦的楼层数目会因应路面声响与窗户景观而有所不同,又配合空气对流结构,致使家居倍觉开扬清爽之馀、更可节省能源。

茵怡花园的外墙设置隔音屏障,其平台花园拱门亦装设防风帐篷(Tensile Fabric Canopy),加上广泛栽种繁茂植物。另外,每户住宅装妥低水量坐厕,除减少泵水耗电及排污耗水外,亦收节省能源之效。茵怡花园亦因为是香港首个环保设计建筑,当时也引起不少香港的大学的研究和关注。

建筑设计

节能的建筑规划

大厦的设计布局以“光可进屋,风可过窗”的原则为基础,并以被动式节能设计方法为主。

自然风的控制

大厦的设计是要捕取周边的微作夏季取凉之用,所以大厦按盛行风方向及风洞模拟测试(Wind Tunnel Modelling)数据来决定窗户位置及数目,以确保住宅单位有最佳通风效果。沿著屋苑横向轴线的三幢大楼下方留出一个大空间用作通风,并形成一道通风廊。为取得自然通风,大厦的平面设计布局,尽量以长条形(Linear)代替传统的十字型(Cruciform)平面设计布局,并在立面加设多个通风口,使大厦内部有更好的对流通风效果。

为免大厦使用者在平台上让倒风(Downdraught)影响,建筑师透过风洞模拟测试(Wind Tunnel Modelling)数据来决定有盖行人道位置,以及在平台留有洞口利用从高空冲下来的倒风(Downdraught)作停车场自然通风之用。而在天井位置也有设施,以烟囱效应(Stack Effect)作热压自然通风之用,确保住宅单位的洗手间及厨房有良好通风效果。

原先建筑师打算在茵怡花园第三及四座中间的连接处,设置大型空中花园,后来因大跨度的结构会令建筑费高昂,又不易保养和管理,不合成本效益,所以房协要求取消大型空中花园,改为在第2,3,4及6座出售大厦的连接处,每3层设置一个小型空中花园,并连同毗邻的住宅单位出售给个别小业主,以增加售楼收益及有利天井的自然通风。

回应太阳辐射的设计

为了控制太阳辐射令住宅单位增加热力,大厦在天台设了挡阳蓬,蓬上设反光板确保室内光线充足,在22-24楼已装设挡阳板及在部份低层单位外墙装设混凝土格子形装置,用作挡阳及隔声。并采用电脑模拟测试计算挡阳面积,以及各种装置所伸出之长度。除了照明外,太阳辐射的热力也能用于外部晾衣,建筑师于良好的受光位置及空气流通处设晾衣架,并以多孔板作屏蔽,以建筑设计减少住户使用干衣机的大量耗电。原先建筑师打算在茵怡花园天台装上太阳能热水器,后来因当时的太阳能热水器购买及保养费用高昂,而只能提供有限热水给顶3层住户,不合成本效益,所以房协要求取消该项装置。

减少噪音的设计

部份低层单位外墙装设混凝土格子形装置,用作阻隔来自将军澳隧道公路噪音。在设计立面前,聘请声学顾问以声学模型试验以预计噪音所带来的效果。此外,部分大厦也根据地契要求,后退至宝康路的行人路起计30米或设于庭园之后,加上10米高隔音屏障及花槽,来减少噪音,以达致环保署的噪音标准。

废水处理

单位内已装设低水量坐厕,以节省冲厕用水(屋苑落成时将军澳区是用淡水冲厕,现已改作咸水)及泵水耗电。以及,以经过处理的废水用作灌溉植物之用。

选材

香港的建筑地盘消耗大量木材,这对自然环境有害的。因此,在茵怡花园的施工阶段,鼓励承建商使用其他可循环再用的物料,如:采用塑胶,金属,软木等模板;采用划一细部设计以节省模板。茵怡花园采用具FSC认证的木材产品、也采用耐久的装饰物料,如花岗石等,并采用本土低能量建筑材料及可循环再用的物料。在出租大厦单位内采用灵活间隔设计,以免在改动或扩建时浪费大量建筑物料。

参考文献

  1. 存档副本. [2011-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