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荷包」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荷包是中国汉族传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后发展为爱情信物,荷包的图案有繁有简,花卉、鸟…”)
 
行 1: 行 1:
 荷包 是中国汉族传统服饰中,人们所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后发展为爱情信物,荷包 的图 案有繁有简,花卉、鸟、兽、草虫、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语、诗词文字都有,装饰意味很浓。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荷包</big>'''
 +
|-
 +
|<center><img src=http://i0.hdslb.com/bfs/article/3323de9c206a8467d5a6d86403a2a960b298af67.jpg width="300"></center>
 +
<small>[https://image.so.com/view?src=tab_baike&q=%E8%8D%B7%E5%8C%85&correct=%E8%8D%B7%E5%8C%85&ancestor=list&cmsid=30afda3780ed0c49dfb8230308302498&cmras=6&cn=0&gn=0&kn=0&crn=0&bxn=0&fsn=60&cuben=0&pornn=0&manun=18&adstar=0&clw=258#id=7cad905bb170afa2b3e23c3d53aca69c&currsn=0&ps=68&pc=68 来自 呢图网  的图 片]</small>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称
 
荷包
 
  
别名
+
| align= light|
荷囊
 
  
  类属
+
  中文名称;荷包
汉族传统服饰
 
  
  佩带方式
+
  别名;荷囊
随身佩带
 
  
   
+
  类属;汉族传统服饰
造型
 
圆形、方形等
 
  
  图案
+
  佩带方式;随身佩带
花卉、鸟兽、山水等
 
  
  用途
+
  造型;圆形、方形等
装零星物品
 
  
  目录
+
  图案;花卉、鸟兽、
1荷包简介
 
2汉代
 
3南北朝
 
4唐代
 
5称谓考
 
6绣荷包
 
7端午节挂荷包
 
8 西民调
 
9香包
 
10关于荷包的歌
 
11荷包的现状
 
折叠编辑本段荷包简介
 
荷包的前身叫"荷囊"。荷者,负荷;囊者,袋也。所谓"荷囊",即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袋。因古人衣服没有口袋,一些必须随身携带的物品(如毛巾、印章及钱币 ),只能贮放在这种袋里。最早的荷囊,在使用时既可手提,又可肩背,所以也称"持囊"或称"挈囊"。以后渐渐觉得手提肩背有所不便,才将它挂在腰际,并形成一种习俗,俗谓"旁囊"。制作荷囊的材料,一般多用皮革,故又有"囊"之称。
 
  
  折叠编辑本段汉代
+
 用 途;装零星
《北堂书钞》卷一三六引《曹瞒传》:"(曹)操性佻易,自佩小囊,以盛毛巾细物。"《晋书·邓攸传》也记载:邓攸梦行水边,见一女子,猛兽自后断其囊。由此可见,汉魏时期时期不论男女,身边都佩有囊。在囊上饰有兽头纹样,也称"兽头囊"。这种饰有兽头纹样的囊形象,在山东沂南一汉墓画像石上还可以看到:中室北壁的东段,画分上下两格,皆刻人物故事。下格中的两人皆戴着布纹的帽子, 带结于头后,衣袖皆卷起,腰束带。其中左边一人加束革带,从右腰革带垂下一虎头纹佩囊,佩囊比较大,做工也精致,还绣有花边。中室北壁西段的上格亦画有相同的一荷包,不同的是人 佩带的方向不一样,是从左腰革带垂下一虎头纹佩囊。
+
|}
  
折叠编辑本段南北朝
+
'''荷包'''是中国汉族传统服饰中 ,人们所 随身 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 后发展为爱情信 物, 荷包 图案有繁有简 花卉、鸟、[[兽]] 草虫 山水 人物以 吉祥语 诗词 字都有 装饰意味很浓 <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1842869  荷包金融可靠吗? ]  知乎,2016年2月16日  </ref>
至南北朝时,佩囊制度正式确立 ,人们所佩的 并非全用皮制,也有用丝织 做成的 但仍然沿用囊 名称。《隋书·礼仪志六》:"(北朝)囊 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 六品彩缕,七 九品彩缕,兽爪。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囊 爪。"至隋代则专施于良娣以下命妇,以别嫔妃的兽头囊。《隋书·礼仪志七》:"良娣,鞠衣之服,银印钮,文如其职。佩采玉,青绶,八十首,长一丈六尺,兽爪囊。余同世妇。保林 八子,展衣之服,铜印环钮, 如其职。佩水苍玉 艾绶……兽爪囊 "兽爪囊 囊之一种,简称"兽爪"或"爪",是织有兽爪纹样的小型佩囊,北朝官吏常佩于腰际以盛印绶。
 
  
折叠编辑本段唐代
+
==荷包简介==
  唐代放官印、鱼符(龟符) 与装 细物的 佩囊分开使用 据《朝野佥载》记载:"上元年中,令九 以上佩刀砺 等袋, 彩为鱼形 结帛作之 取鱼之象,强之兆 。"刀砺袋,鱼形袋,新、旧《唐书》 之为" 鱼袋" " 蹀躞七事"。" 七事" 即佩刀、刀子、砺石、契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物 蹀躞七事应是后来的"七事 包"(《歧路灯》第七十八回) 前称。唐代妇女尤其喜欢佩带荷包。荷包大 为圆形 不同的纹样
+
  荷包 前身叫"荷囊"。荷者,负荷;囊者, 也。所谓"荷囊",即用来盛放零星 细物的 小袋。因古人[[衣服]]没有口袋 一些必须随身携带的物 (如毛巾、印章及钱币 ),只能贮放在这种 里。最早的荷囊 在使用时既可手提 又可肩背 所以 也称" 持囊" 或称" 挈囊"。 以后渐渐觉得手提肩背有所不便,才将它挂在腰际,并形成一种习俗,俗谓" 旁囊"。 制作 材料,一般 用皮革 故又 "囊"之称
  
 据考,唐宋时期作为饰物随身带的"鱼袋"、"龟袋"还多是盛物的口袋。荷包成为珍贵佩饰物当缘始于唐代。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降诞》:"玄宗开元十七年,丞相张说遂奏以八月五日降诞日为千秋节,百寮有献承露囊者。"杜牧《过勤政楼》诗:"千秋令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承露囊,即荷包,由眼明囊演变而来(眼明囊之俗:古俗农历八月初一凌晨,妇女以彩帛之囊盛装树木花草上的露水,相传以此洗眼,能使人一年之内保持目明)。百官献囊名曰"承露囊",隐喻为沐浴皇恩。民间仿制为节日礼品相馈赠,用作佩饰,男女常佩于腰间以盛杂物。
+
==汉代==
 +
《北堂书钞》卷一三六引《曹瞒传》:"(曹)操性佻易,自佩小囊,以盛[[毛巾]]细物。"《晋书·邓攸传》也记载:邓攸梦行水边,见一女子,猛兽自后断其囊。由此可见,汉魏时期时期不论男女,身边都佩有囊。在囊上饰有兽头纹样,也称"兽头囊"。这种饰有兽头纹样的囊形象,在山东沂南一汉墓画像石上还可以看到:中室北壁的东段,画分上下两格,皆刻人物故事。下格中的两人皆戴着布纹的帽子,用带结于头后,衣袖皆卷起,腰束带。其中左边一人加束革带,从右腰革带垂下一虎头纹佩囊,佩囊比较大,做工也精致,还绣有花边。中室北壁西段的上格亦画有相同的一荷包,不同的是人物佩带的[[方向]]不一样,是从左腰革带垂下一虎头纹佩囊。
 +
 
 +
==南北朝==
 +
至南北朝时,佩囊制度正式确立,人们所佩的囊,并非全用皮制,也有用丝织物做成的,但仍然沿用囊的[[名称]]。《隋书·礼仪志六》:"(北朝)囊,二品以上金缕,三品金银缕,四品银缕,五品、六品彩缕,七、八、九品彩缕,兽爪。官无印绶者,并不合佩囊及爪。"至隋代则专施于良娣以下命妇,以别嫔妃的兽头囊。《隋书·礼仪志七》:"良娣,鞠衣之服,银印钮,文如其职。佩采玉,青绶,八十首,长一丈六尺,兽爪囊。余同世妇。保林、八子,展衣之服,铜印环钮,文如其职。佩水苍玉,艾绶……兽爪囊。"兽爪囊,囊之一种,简称"兽爪"或"爪",是织有兽爪纹样的小型佩囊,北朝官吏常佩于腰际以盛印绶。
 +
 
 +
==唐代==
 +
唐代放官印、鱼符(龟符)的佩袋与装细物的佩囊分开[[使用]],据《朝野佥载》记载:"上元年中,令九品以上佩刀砺等袋,彩为鱼形,结帛作之,取鱼之象,强之兆也。"刀砺袋,鱼形袋,新、旧《唐书》称之为"鱼袋"、"蹀躞七事"。"七事"即佩刀、刀子、砺石、契真、哕厥、针筒、火石袋等物。蹀躞七事应是后来的"七事荷包"(《歧路灯》第七十八回)的前称。唐代妇女尤其喜欢佩带荷包。荷包大多为圆形,上有不同的纹样。
 +
 
 +
 据考,唐宋时期作为饰物随身带的"鱼袋"、"龟袋"还多是盛物的口袋。荷包成为珍贵佩饰物当缘始于[[ 唐代]] 。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降诞》:"玄宗开元十七年,丞相张说遂奏以八月五日降诞日为千秋节,百寮有献承露囊者。"杜牧《过勤政楼》诗:"千秋令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承露囊,即荷包,由眼明囊演变而来(眼明囊之俗:古俗农历八月初一凌晨,妇女以彩帛之囊盛装树木花草上的露水,相传以此洗眼,能使人一年之内保持目明)。百官献囊名曰"承露囊",隐喻为[[ 沐浴]] 皇恩。民间仿制为节日礼品相馈赠,用作佩饰,男女常佩于腰间以盛杂物。
 +
== 相关视频 ==
 +
<center>
 +
{{#iDisplay:r03075e3ay3|480|270|qq}}
 +
<center>矿泉水瓶做小荷包</center>
 +
</center>
 +
== 参考资料 ==
 +
 
 +
[[Category:990 遊藝及休閒活動總論]]

於 2023年2月28日 (二) 06:42 的修訂

荷包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荷包

別名;荷囊

類屬;漢族傳統服飾

佩帶方式;隨身佩帶

造型;圓形、方形等

圖案;花卉、鳥獸、山水等

用途;裝零星物品

荷包是中國漢族傳統服飾中,人們所隨身佩帶的一種裝零星物品的小包,後發展為愛情信物,荷包的圖案有繁有簡,花卉、鳥、、草蟲、山水、人物以及吉祥語、詩詞文字都有,裝飾意味很濃。[1]

荷包簡介

荷包的前身叫"荷囊"。荷者,負荷;囊者,袋也。所謂"荷囊",即用來盛放零星細物的小袋。因古人衣服沒有口袋,一些必須隨身攜帶的物品(如毛巾、印章及錢幣等),只能貯放在這種袋裡。最早的荷囊,在使用時既可手提,又可肩背,所以也稱"持囊"或稱"挈囊"。以後漸漸覺得手提肩背有所不便,才將它掛在腰際,並形成一種習俗,俗謂"旁囊"。製作荷囊的材料,一般多用皮革,故又有"囊"之稱。

漢代

《北堂書鈔》卷一三六引《曹瞞傳》:"(曹)操性佻易,自佩小囊,以盛毛巾細物。"《晉書·鄧攸傳》也記載:鄧攸夢行水邊,見一女子,猛獸自後斷其囊。由此可見,漢魏時期時期不論男女,身邊都佩有囊。在囊上飾有獸頭紋樣,也稱"獸頭囊"。這種飾有獸頭紋樣的囊形象,在山東沂南一漢墓畫像石上還可以看到:中室北壁的東段,畫分上下兩格,皆刻人物故事。下格中的兩人皆戴着布紋的帽子,用帶結於頭後,衣袖皆捲起,腰束帶。其中左邊一人加束革帶,從右腰革帶垂下一虎頭紋佩囊,佩囊比較大,做工也精緻,還繡有花邊。中室北壁西段的上格亦畫有相同的一荷包,不同的是人物佩帶的方向不一樣,是從左腰革帶垂下一虎頭紋佩囊。

南北朝

至南北朝時,佩囊制度正式確立,人們所佩的囊,並非全用皮製,也有用絲織物做成的,但仍然沿用囊的名稱。《隋書·禮儀志六》:"(北朝)囊,二品以上金縷,三品金銀縷,四品銀縷,五品、六品彩縷,七、八、九品彩縷,獸爪。官無印綬者,並不合佩囊及爪。"至隋代則專施於良娣以下命婦,以別嬪妃的獸頭囊。《隋書·禮儀志七》:"良娣,鞠衣之服,銀印鈕,文如其職。佩采玉,青綬,八十首,長一丈六尺,獸爪囊。余同世婦。保林、八子,展衣之服,銅印環鈕,文如其職。佩水蒼玉,艾綬……獸爪囊。"獸爪囊,囊之一種,簡稱"獸爪"或"爪",是織有獸爪紋樣的小型佩囊,北朝官吏常佩於腰際以盛印綬。

唐代

唐代放官印、魚符(龜符)的佩袋與裝細物的佩囊分開使用,據《朝野僉載》記載:"上元年中,令九品以上佩刀礪等袋,彩為魚形,結帛作之,取魚之象,強之兆也。"刀礪袋,魚形袋,新、舊《唐書》稱之為"魚袋"、"蹀躞七事"。"七事"即佩刀、刀子、礪石、契真、噦厥、針筒、火石袋等物。蹀躞七事應是後來的"七事荷包"(《歧路燈》第七十八回)的前稱。唐代婦女尤其喜歡佩帶荷包。荷包大多為圓形,上有不同的紋樣。

據考,唐宋時期作為飾物隨身帶的"魚袋"、"龜袋"還多是盛物的口袋。荷包成為珍貴佩飾物當緣始於唐代。唐封演《封氏聞見記·降誕》:"玄宗開元十七年,丞相張說遂奏以八月五日降誕日為千秋節,百寮有獻承露囊者。"杜牧《過勤政樓》詩:"千秋令節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承露囊,即荷包,由眼明囊演變而來(眼明囊之俗:古俗農曆八月初一凌晨,婦女以彩帛之囊盛裝樹木花草上的露水,相傳以此洗眼,能使人一年之內保持目明)。百官獻囊名曰"承露囊",隱喻為沐浴皇恩。民間仿製為節日禮品相饋贈,用作佩飾,男女常佩於腰間以盛雜物。

相關視頻

礦泉水瓶做小荷包

參考資料

  1. 荷包金融可靠嗎? , 知乎,2016年2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