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菩萨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菩萨寺位在台中市大里区,建筑外观没有宗教寺庙惯有的宫殿式歇山屋顶、雕梁画栋琉璃瓦等装饰,而以不假雕琢修饰的清水模为建筑语汇,坚守返璞归真的无华质朴。该寺入围2009年“台湾建筑奖”、荣获2011年“台中市都市空间设计大赏”,提倡“人天共好”、“节气建筑”的半亩塘环境整合公司最多人喜爱和回访的经典作品之一。


介绍

禅意融入建筑,清水模建筑,颠覆想像,清水模造型巧妙融入当地生活,没有传统的庙宇造型、也没有华丽的外观,搭配上冬季盛开的老梅树,领略这不同的寺庙建筑。[1]建筑师以清水模的质朴、木头的温润,树荫、光影、流水的共生,设计完成了这座“回应晨昏、回应四季、回应整个时代的残存”,让五感敞开,让“心”有所感的体验绿建筑。

大门以“退”为设计概念,临路谦退让出部分建筑线而安置一株老梅树,树下有石,供过客安歇;门上有字,题名“安居”,望访客“回菩萨家”正如“返自己家”从容安住。

走入门内,路旁的“照顾脚下”不只叮咛,也是佛教里“脚踏实地,把路走好”的涵义;穿越小桥,抵达“彼岸极乐”,脚下的“求道之路”是菩萨寺设计的核心概念,是连接寺内一楼到三楼的唯一路径:一折平台钟,二折菩萨殿、三折回望来时路─诠释著求道过程的层层心境,每一个转折都是决定,都是决心。 院内流水天光,如梦幻泡影;水塘睡莲游鱼,蕴含生机;顶上树影斑驳,底下端坐佛陀降生悟道,拈花微笑。

菩萨寺“每个空间都引入了风与光”,声音和风在空间中四处流动。走出室外,感受天候的晴雨;返回室内,呼应心境的起伏─内外连结著人与自然,两者在此穿梭、交叠、对话,互相倾听,跟著季节时序的节奏运行,在晨昏与四季的变换中,领略天与人的生命对话,蕴养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平衡。

室内以温润的木材做为“人”与“墙”的介质。一楼墙上装饰有菩萨寺理念的彩绘作品,以及佛语“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二楼菩萨殿,入目是古朴的菩萨雕像,和背后大片的玻璃窗,窗外老榆树伸展著枝枒,更随四季变换;三楼左侧为僧人修行处,对外不开放;右侧则摆放有桌椅,桌上备有心经、白纸与笔,开放给访客“缓下来,静调吐纳”“写经”;用“写”而非“抄”,正是希望来访之人除了放下俗事,更要静思用心,“心的世界,最大”。

菩萨寺的主持人慧光法师提倡“在生活中修行,修行不离生活”─在菩萨寺,建筑是含蓄的、空间是简约的、环境是朴实的─“因为简单,所以丰富”。 建筑师说:“所有令人感动的建筑,都有岁月”,在菩萨寺的岁时流转里,我们沉淀思绪,沉静心想,一步立真处,一眼观自在,一瞬见缘起。[2]

详细资讯

  • 地址:台中市大里区永隆路147号
  • 电话:+886-4-24079920
  • 开放时间:星期一公休,星期二至星期五 13:00–18:00 ,星期六、日 09:00–18:00 (因寺中常有法会举行,建议前往前先致电询问)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