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华光社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华光社区
图片来自udn

华光社区位于台湾台北市中正纪念堂东南方,为大安区光明里锦泰里杭州南路金山南路、金山南路2段30巷、金华街之间的区域,为大安区中正区交界处,总占地面积约有12.49公顷,有许多在地店家,近年来正面临土地开发议题。

介绍

华光社区土地属于国有土地,管理单位为法务部。2007年底,行政院提出四大金砖计画,欲开发华光社区为“台北华尔街”,因此开始对居民提告。其中该土地的违建户被要求自行拆屋还地,缴交不当得利及土地使用补偿金,并依法进行冻结帐户、扣薪水1/3的强制执行。居民被罚的钱加上利息,从新台币数十万到上千万元都有。

华光社区违建户主要有三类人口:第一是在国民政府抵台之前,就已居住于此的日治清领时期居民;第二是跟随来台的法务部员工,在法务部默许下自行搭建房舍者;第三为1950、1960年代的城乡移民,他们买了社区的房子后,落脚于此。争议的点就在于,部分违建户的居住事实先于政府对违建的法律规范,且长期下来,政府对每一户收取水电费用、发放门牌,甚至有少数住户缴纳房屋税、营利事业税,等于间接承认他们的居住事实。

政府的开发计画亦不明朗,从2007年“台北华尔街”到2012年“台北六本木”,最后2013年却说“台北六本木”要转到仁爱路国防部空军司令部旧址开发。因此,华光社区拆迁后到底用途为何,社会大众不知道、华光社区居民也不清楚;而政府始终也拿不出一个完整的规划公诸于社会,因此一直无法驱逐占有国有土地的违建户。2017年5月3日,台湾人权促进会居住权倡议专员林彦彤说,华光社区拆迁说要盖“台北华尔街”,华光社区原址至今还是草地,政府完全没有居住权的概念[1]

历史

  • 于1900年代,当时日本总督儿玉源太郎为了维持社会治安,将台北城内的清朝参府衙门略加修改,建造成台湾总督府台北刑务所,即台北监狱(1910年代完工并成立)。当时关的犯人,为普通犯人与当时的抗日分子。台北刑务所于日治时期为总督府对死刑犯的绞刑行刑所在,反日人士罗福星即于此被日人绞杀(1914年3月23日)[2],如今其遗迹只剩北面与南面几堵高墙,称为台北监狱围墙遗迹
  • 华光社区爱国东路170巷2号,为日治时期的武德殿,到了民国时期作为郑彦棻住所,到现在的临水宫(临水夫人陈靖姑)。日治时期刑务所武德殿为宣扬武德的地方,明治时期日本创建“大日本武德会”,武道成为地方警察必修的功课。武德会透过警察系统推广,在州、郡、市、街开始陆续兴建武德殿,全台各地计约建筑了70几座武德殿,武德殿原建筑大多是仿唐式建成。到1970年代后,房屋缺乏保养,被占据、屋顶漏水,地板潮湿发霉。之后失火烧掉,被法务部以铁皮围起禁止进入,现在成为堆放废弃物的地方。
  • 到了1963年,台北监狱、台北看守所搬迁,看守所与监狱人员有些则随之搬迁到桃园土城,向上级将华光社区的宿舍申请弃权,其所加盖的房屋为亲友介绍、转卖。在彼此的默许下,私下交易将原先在院子空地搭盖的房舍让售。有些则申请退休仍旧住在华光社区。1970年代后,台北市的都市成长对城乡移民造成拉力,本地居民也因脱贫而移居他地。在移出与迁出的过程中,建物被多次转卖、让售。

在地店家

  • 华光社区被迫拆迁其实里面有不少知名老字号店包括“碳烤老面烧饼”、“大有车料”、“廖家牛肉面”、“杭州小笼汤包”、“新鲜豆浆店”、“盛园烧饼油条”、“金华面店”等店,然而现今只剩廖家牛肉面仍留在原地

※由大安社区大学学员所绘制的华光社区Google Map标示该处珍贵的历史之处。

华光社区大火

  • 中华民国97年(2008年)3月10日台北市爱国东路法务部旧宿舍“华光社区”于凌晨发生大火,经过半小时灌救才扑灭火势,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