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萹蓄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萹蓄学名Polygonum aviculare)为蓼科蓼属下的一个种,广泛见于北半球。中国大陆主产于河南四川浙江山东吉林河北等地。野生或栽培。夏季叶茂盛时采收。割取地上部分,除去杂质,切断,晒干,生用。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茎匍匐或斜上,基部分枝甚多,具明显的节及纵沟纹;幼枝上微有棱角。叶互生;叶柄短,约2~3毫米,亦有近于无柄者;叶片披针形至椭圆形,长5~16毫米,宽1.5~5毫米,先端钝或尖,基部楔形,全缘,绿色,两面无毛;托鞘膜质,抱茎,下部绿色,上部透明无色,具明显脉纹,其上之多数平行脉常伸出成丝状裂片。花6~10朵簇生于叶腋;花梗短;苞片及小苞片均为白色透明膜质;花被绿色,5深裂,具白色边缘,结果后,边缘变为粉红色;雄蕊通常8枚,花丝短;子房长方形,花柱短,柱头3枚。瘦果包围于宿存花被内,仅顶端小部分外露,卵形,具3棱,长2~3毫米,黑褐色,具细纹及小点。花期6~8月。果期9~10月。[1]

生境分布

生长于田野路旁、荒地及河边等处。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中国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均产,以河南、四川、浙江、山东、吉林、河北等地产量较大。[2]

性状

茎呈圆柱形而略扁,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2~0。3cm。表面灰绿色或棕红色,有细密微突起的纵纹;节部稍膨大,有浅棕色膜质的托叶鞘,节间长约3cm;质硬,易折断,断面髓部白色。叶互生,近无柄或具短柄,叶片多脱落或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全缘,两面均呈棕绿色或灰绿色。无臭,味微苦。[3]

鉴别

(1)本品粉末灰绿色。叶上、下表皮细胞垂周壁近平直,平周壁有角质线纹。气孔主为不等式,副卫细胞3个。叶肉断面观为两面栅栏式,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直径18~43μm 。

(2) 取本品粉末5g,加70%乙醇100ml,盐酸5ml ,加热回流3 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槲皮素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 含0。5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1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矽胶H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 三氯化铝乙醇溶液,置紫外光灯(365nm) 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4]

炮制

去净杂质及根,洗净,润软,切段晒干。[5]

性味归经

苦,微寒。

膀胱经大肠经[6]

功效与作用

利尿通淋,杀虫,止痒。用于膀胱热淋,小便短赤,淋沥涩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7]

应用

1.热淋涩痛,小便短赤 本品性微寒,主入膀胱经,能清利下焦湿热。多用于热淋涩痛,小便短赤,以及石淋,常与木通、瞿麦、车前子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用于血淋,可与大蓟、小蓟、白茅根等同用。

2.虫积腹痛,皮肤湿疹,阴痒带下 本品苦能燥湿,微寒清热,又善“杀三虫”。用治蛔虫病,蛲虫病,钩虫病,煎汤空腹服,以提高疗效。治蛔虫腹痛,面青,《药性论》以本品单味浓煎服;治小儿蛲虫,下部痒,《食医心镜》单味水煎,空腹饮之,也可用本品煎汤,熏洗肛门;用于皮肤湿疹、湿疮、阴痒带下,可单味煎水外洗,亦可配伍地肤子、蛇床子、荆芥等煎水外洗。[8]

相关影片

Polygonum aviculare
Polygonum aviculare Knotrgass
polygonum aviculare
Polygonum aviculare

参考文献

  1. 原形态,中医百科
  2. 生境分布,中医百科
  3. 性状,中医世家
  4. 鉴别,中医世家
  5. 炮制,中医百科
  6. 性味归经,中医百科
  7. 功效与作用,A+医学百科
  8. 应用,用中医

外部连结

  • 萹蓄 Bianxu 药用植物图像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
  • 萹蓄 Bian Xu 中药标本数据库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