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蓝成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蓝成春,广西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麾下大将。以军功先后封为殿左十五检点和春官又副丞相。曾驻守安徽庐州派河驿、三河等地。

  • 1861年冬,封祜王。次年1、2月间,与陈得才赖文光梁成富等率军三万余人自庐州出发,远征西北。5月,攻陕西西安,闻庐州危急,撤围东返河南,营救陈玉成未果。旋下湖北,拟东归受阻,北走河南。复奉命往西北扩军,经湖北西进陕西。
  • 1863年,克兴安,攻石泉,取沔县,占汉中、城固。次年春,回援天京,自陕入豫,寻抵湖北麻城,闻天京已陷,遂转战鄂、皖间。9月在湖北罗田同陈得才等对敌作战获胜。10月,合赖文光部于蕲水战败清兵,随后入皖。11月,在霍山黑石渡与僧格林沁部决战,溃败,被叛徒甘怀德缚送清营,遭杀害。

基本信息

姓名    蓝成春  
民族    汉族      
官职    殿左十五检点  
爵位    祜王  
出生地   广西
出生时间  不详   
去世时间   1864年11月 
所处时代   清朝   
主要成就   筑三河城、参与西征    

人物事迹

镇守三河

  • 1858年太平军和湘军激战三河的三河之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著名战役,曾被多家史书所记载。
  • 三河大战是太平军后期的一项重要战役。当时的背景是:天京内乱造成了太平天国内在的危机,清军江南江北两个大营包围天京又造成太平军外在的危机,就在这种双重危机之中,时在三河的青年将领陈玉成临危而上,留下吴定规守卫三河,自己率军南下,以图解天京之围。而就在这时,湘军悍将李续宾正好趁虚而入,率领湘军6000多人,从安庆方向杀向三河。李续宾遵循曾国藩的“东征计划”,进军皖省,步步为营,紧逼天京,试图夺取金陵。而三河,则一下成为两军争夺的焦点。

三河造城

  • 1853年底,太平军进入三河。1855年秋天,太平军决定在三河造城。当时造城的动因出于两点:一、三河这个天然粮仓已成为天京用粮的转运仓,必须造一座城给予保护;二、当时清军正在反击庐州,假如庐州守不住,备个后路,好转守三河。
  • 太平军把造城的任务交给了青年将领蓝成春。蓝成春是陈玉成的部下,当时只有20来岁,但他头脑灵活,办事果断,深得陈玉成的信任。造城的第一件事是选址,蓝成春经过现场考察后,决定将城址设在杭埠河故道(现小南河)内埂上。为什么要建在内埂上呢?他认为,三河北有丰乐河,南有杭埠河,有此两条大河,设防可谓天险。而流经三河的杭埠河故道由于河面太窄,很容易被敌军攻破。要设城,城面自然要对着杭埠河故道。另外,建城之址要高,由于故道河埂比圩心高,这种选择也顺其地势。于是,蓝成春决定:以杭埠河故道内河埂中段为造城地址。
  • 设计中的三河城,东西长700米,南北宽200米,城墙高8米,墙宽2米多,需要的材料并非少数。于是,太平军就在三河周围四乡八镇进行了疯狂的掠夺。所到之处,遇到庙宇,就拆庙宇,遇到牌坊,就拆牌坊;甚至石碑,甚至石臼,甚至旧宅旧房,全部一拆干净,运到三河。
  • 杭埠河故道内埂原来很窄。为了加宽城址,蓝成春决定挖河取土。于是,近万名民工挖的挖、抬的抬,在加宽城址的同时,留下了一条1500多米长、100多米宽的被后人称作护城河的遗址。
  • 鼓巢而动,日夜奋战,太平军仅用了一个月零三天的时间,就造成了一座城。这个城设有5个城门:面对三县桥的是正门,称为小南门:在今三河一小大门口的是东门,又名朝阳门:在今仙姑楼商场门口的是西门,又名晚霞门;在今新华书店后面的门,则称为小北门。
  • 为了拱卫三河城,蓝成春沿杭埠河故道还造了9座砖垒。

三河大战

  • 蓝成春建造的三河城,在当年的三河大战中自然起了重要的作用。
  • 当时,守卫三河城的太平军只有四、五千人左右,面对湘军的强大攻势,是很难守住三河城的。可就在这时,得知三河危机的陈玉成决定回军援救。回军途中,陈玉成采取了几项措施:一是上奏天王洪秀全,请调李秀成一同进援三河;二是派使至庐州,命驻守庐州的吴如孝会合捻军南下,到三河助战。这样一来,陈玉成等于从外围布置了一道围墙,把李续宾围在了中间。
  • 三河之战历时五天,李续宾全军六千人悉数被歼。随军的文武官员被杀者,据统计有数百人。
  • 湘军三河之败,曾国藩受打击最大。他“悲恸填鹰,减食数日”(《曾国藩全集·书信》)。他在给左宗棠写信时说,三河败后,湘南湘乡几乎“处处招魂,家家怨别”;他后来在《复刘霞仙》书中说:“三河之败,歼我湘人殆近六千,不特大局败坏,而吾邑士气,亦为不扬”。
  • 意义
  • 太平军三河大捷,挫败了曾国藩的“攻皖计划”,保卫了太平军在安徽的根据地,也扭转了太平天国内讧后出现的危局。

人物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