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蓝田中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蓝田中学揭东区蓝田中学老校区位于新亨镇老镇区内,占地只有16亩。学校前身是蓝田书庄,于公元1149年由宋兵部侍中郑国翰(揭阳蓝田人)创办,已有872年的历史。乾隆28年(公元1763年),蓝田书庄迁建于新亨琅山东簏,更名为“蓝田书院”;同治12年(公元1874年),蓝田书院迁至蓝田中学现校址;进入民国后,蓝田书院先后创办为县立农业初级职业学校、县私立蓝田中学;解放后,先后易名为县立第三中学、卫东中学和新亨中学;1989年起,复名为蓝田中学。1958年起开始创办高中,现是我县一所高级中学。学校现有学生共有3000多人,教职工175人,共设41个教学班。

学校简介

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桃李芬芳,自从揭阳设市并设立揭东县之后,改为揭东蓝田中学。

近年来,蓝田中学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迅猛增长,由4年前的900多人增加至3000多人,教职工175人,共设41个教学班。

蓝田中学在政府和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建设新校区占地130亩,总投资3000多万元,建筑面积56600平方米,设置学位4000个,包括教学楼3栋,图书馆1栋,实验楼1栋(仍未开始建设,实验楼规划用地已成为老师轿车停车场,实验楼建设日期未知),教师宿舍楼1栋、学生宿舍4栋(宿舍仅有两条风扇,无空调,五六楼在用水高峰间歇性停水),多功能体育馆[1]1栋(仍未开始建设,开建日期未知),食堂1栋(食堂卫生条件一般)及标准跑道400米等。新校区按省一级学校标准设计,采用“三区(教学区、宿舍区、运动区)分离”的模式,即用铁网把宿舍,篮球场及教学区分离,定时开关门。各项配套设施齐全,集建筑美学与实用性于一体。

蓝田书院

新亨蓝田中学,前身是蓝田书院,位于新亨市集之西北隅,追本溯源,最前身却是蓝田书庄。

古书院之倡建萌于唐,启于宋,太平兴国时,在庐山白鹿书院创办影响下,踵相仿效。宋末,邑进士郑国翰(初授莆田令、后任兵部郎中,与朱熹同榜)见国事日非,遂致仕还家,筑书庄于蓝田,名蓝田书庄,一名澹轩,即今之丰顺县汤西镇。

石祭下小学。聚徒生讲学,以植人材。朱子每游揭阳必驻于此。书庄背隔数里有飞泉岭,形势山尧,壁立百仞,周围数十里层峦叠嶂,绝顶有泉,涌出飞空,郑国翰作揽胜亭于其间,朱子过访书“落汉鸣泉”四大字并留题有:一路风烟春淡荡,数声鸡犬野人家。此处现已辟成旅游景点。

蓝田书庄,原以土为墙,瓦为顶,800余年几经变易,直至改革开放方以五层教学楼所替代,更名“飞泉学校”,就读学生400多名。其遗址,仅以一方碑记,是志前事。

乾隆28年(1763年)癸未,新亨贤达之士,声请知县王殿捐建书庄,王公遂命倪明经等人督建,卜地琅山东麓建设书庄,更名“蓝田书院”。院外园租,岁可得七千余文,王公复拨磐溪都大岭乡荒埔园120多亩,租金22两,作为师生膏火。但经百年风风雨雨而成危房,同治十二年(1873年)军门方耀、知县周士俊,再迁建于新亨别关外,即今址。

蓝田书院,座北向南,正座三进,天井两个,俗称“三厅亘”,前厅大门顶挂“蓝田书院”四个浮雕匾额大字,笔法苍劲刚遒;中厅,正向东西厢为纪念室:一为“韩暄室”,一为“竹暄室”;后厅,正座二层楼,楼上正厅是孔子神像座位,往昔春秋二祭。后楼两端各置四房两天井连接,成为一长后楼巷作为全局之巷包;正座两侧各有通巷,巷房二十有四,互朝正厅。环植桃李竹木,古色古香。

蓝田书院是蓝田都最高学府,地方士绅颇重视,聘名流教师,各处童生来此就读颇多。时任福建巡抚兼督船政、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丁日昌,原籍丰顺,晚年定居榕城,每当回丰顺省亲,路经新亨必驻足询问校政及关心童生学业。

至光绪32年(1906年)在“废科举,兴新学”大改革下,蓝田书院遂改名为“蓝田高级小学”,由于学制改革,肄业有期限,加上一些新编学科,又有名流执教,除本都学生外,各都连同榕城(现为榕城区)童生纷纷来此读书,毕业咸称“秀才”,能在本族祠厅祖宗前做“秀才戏”,则有一定数量的“书田”褒奖。1937年抗战爆发,谢海燕(著名画家,后任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就任蓝田小学校长。时附设初中预备班。1939年秋,蓝田小学改为“蓝田中学”,首任校长林诒盛(锡场石洋人),由于政治原因及经费问题,1942年停办。

迨至1944年续办,王作卿继任校长,此时校产大多被乡绅侵吞,王校长遂向饶平县长刘德轩(玉湖汾水人,原蓝田中学董事长)募集经费,刘则大力为助,遂置必用校具,蓝田中学又有起色。抗战胜利后,1946年12月经揭阳县政府批准立案,蓝田中学易名“揭阳县第三中学”变私立为公办学校。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春,揭阳县教育局派黄鸿图为校长接管揭阳县第三中学,1958年正式成为完全中学。此后,随着时局发展,几经改名:卫东中学、新亨中学,一直至上世纪90年代开始恢复本来的蓝田中学名称。

发展前景

2006年,为适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界乡贤和热 心人士的鼎力支持下,在新亨镇硕和村206国道旁征地130亩,异地建设新校,首期建设工程投入资金3600万元,其中乡贤郭泰诚、倪锡泉、倪汉明等三位热心人士共捐资2340万元。首期工程二幢教

学楼已投入使用,高一级学生和部分高二级学生已搬迁至新校就读,新校区就读学生共2000多人, 在老校区就读学生共1000多人。

教学成果

建县以来,蓝田中学为高校输送优秀生源近万人,其中本科生1000多人。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逐步形成了“半封闭式[2]管理,激发式教育”的办学模式。2002~2009年高考成绩连续八年名列全县面上中学第一,多次被揭阳市教育局授予“高考成绩优异”奖。2011年11月17日被评为“广东省校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2012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了“魅力岭南”中学生DV创作活动。蓝田中学荣获多个奖项——由陈东娜老师指导,杨创龙、陈越、杨鸿光等三位同学创作的DV《南枝少年杨创龙》获得DV作品评选省三等奖;由陈洁莉老师指导,陈越同学撰写的文章《杨创龙与南枝拳》获得学生各类文章评选省三等奖。蓝田中学是揭阳市市多个参赛学校唯一获奖的学校,且同时有两件作品获奖。2013年3月19日下午,揭东电视台记者到蓝田中学对获奖师生进行了专题采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