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蓟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蓟属(学名:Cirsium Mill. emend. Scop.)为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无茎至高大草本,雌雄同株,极少异株。

约250-300种,广布欧、亚、北非、北美和中美大陆。中国有50余种,分属8个组中。

形态特征

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无茎至高大草本,雌雄同株,极少异株。茎分枝或不分枝,叶无毛至有毛,边缘有针刺。

头状花序同型,或全部为两性花或全部为雌花,直立,下 垂或下倾,小、中等大小或更大,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花序、伞房圆锥花序、总状花序或集 成复头状花序,少有单生茎端。总苞卵状、卵圆状、钟状或球形,无毛或被稀疏的蛛丝毛或 蛛丝毛极稠密且膨松,或被多细胞的长节毛。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或镊合状排列,边缘全缘,无针刺或有缘毛状针刺。花托被稠密的长托毛。小花红色、红紫色,极少为黄色白色的,檐部与细管部几等长或细管部短,5裂,有时深裂几达檐部的基部。花丝分离,有毛或乳突,极少无毛;花药基部附属物撕裂。花柱分枝基部有毛环。瘦果光滑,压扁,通常有纵条纹,顶端截形或斜截形,有果缘,基底着生面,平。[1]

冠毛多层,向内层渐长,全部冠毛刚毛长羽毛状,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

分布情况

约250-300种,广布欧、亚、北非、北美和中美大陆。我国有50余种,分属8个组中。

生长习性

生于山坡林中、林缘、灌丛中、草地、荒地、田间、路旁或溪旁,海拔400-2100米。

下级分类

岛蓟 Cirsium albescens Kitam.

阿里山蓟 Cirsium arisanense Kitam.

台湾野蓟 Cirsium ferum Kitam.

红花蓟Cirsium hosokawai Kitam.

褐冠蓟 Cirsium kawakamii Hayata

阿拉套蓟 Cirsium lamyroides Tamamsch.

羽冠蓟 Cirsium morii Hayata

台湾大蓟Cirsium suzukii Kitam.

刺儿菜组 Sect. Cephalonoplos (Neck.) DC.

蓟组 Sect. Cirsium

附片组 Sect. Echenais (Cass.) Petrak

刺叶组 Sect. Epitrachys DC.

膜苞组 Sect. Hymenolepis Shih

魁蓟组 Sect. Isolepis Shih

假附片组 Sect. Spanioptilon (Less.) Shih

褐毛组 Sect. Tricholepis Shih

代表植物

蓟CirsiumjaponicumFisch. ex DC.

多年生草本,块根纺锤状或萝卜状,直径达7毫米。茎直立,30(100)-80(150)厘米,分枝或不分枝,全部茎枝有条棱,被稠密或稀疏的多细胞长节毛,接头状花序下部灰白色,被稠密绒毛及多细胞节毛。基生叶较大,全形卵形、长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20厘米,宽2.5-8厘米,羽状深裂或几全裂,基部渐狭成短或长翼柄,柄翼边缘有针刺及刺齿;侧裂片6-12对,中部侧裂片较大,向下及向下的侧裂片渐小,全部侧裂片排列稀疏或紧密,卵状披针形、半椭圆形、斜三角形、长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宽狭变化极大,或宽达3厘米,或狭至0.5厘米,边缘有稀疏大小不等小锯齿,或锯齿较大而使整个叶片呈现较为明显的二回状分裂状态,齿顶针刺长可达6毫米,短可至2毫米,齿缘针刺小而密或几无针刺;顶裂片披针形或长三角形。自基部向上的叶渐小,与基生叶同形并等样分裂,但无柄,基部扩大半抱茎。全部茎叶两面同色,绿色,两面沿脉有稀疏的多细胞长或短节毛或几无毛。头状花序直立,少有下垂的,少数生茎端而花序极短,不呈明显的花序式排列,少有头状花序单生茎端的。总苞钟状,直径3厘米。总苞片约6层,覆瓦状排列,向内层渐长,外层与中层卵状三角形至长三角形,长0.8-1.3厘米,宽3-3.5毫米,顶端长渐尖,有长1-2毫米的针刺;内层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5-2厘米,宽2-3毫米,顶端渐尖呈软针刺状。全部苞片外面有微糙毛并沿中肋有粘腺。瘦果压扁,偏斜楔状倒披针状,长4毫米,宽2.5毫米,顶端斜截形。小花红色或紫色,长2.1厘米,檐部长1.2厘米,不等5浅裂,细管部长9毫米。冠毛浅褐色,多层,基部联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达2厘米,内层向顶端纺锤状扩大或渐细。花果期4-11月。

主要价值

本属植物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一些植物还具有药用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