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蔓黄菀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蔓黄菀

图片来自杉林木溪自然生态教育中心


蔓黄菀 基本资料

‧中文名称: 蔓黄菀

‧英文名称: Climbing Groundsel Herb

‧学 名: Senecio scandens Ham. ex D. Don Senecio scandens Buch.-Ham. ex D. Don.var. scandens

‧科 名: 菊科(Asteraceae)黄菀属(Senecio)

‧别 名: 蔓黄菀,大金菊、千里及、千里光、千里急、眼明草、黄花草、九龙光

‧原产地: 中国东南部、日本、中南半岛、菲律宾及印度。

‧分布: 台湾分布于海拔 400~3,200 公尺山坡地、林缘、溪谷。

‧茎: 草本攀缘性植物,有攀援状木质茎,茎细长多分枝,长约 1~5 公尺,蔓性,有微毛,后脱落。

蔓黄菀

图片来自杉林木溪自然生态教育中心

‧叶: 叶互生,有柄,长三角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两面疏被细毛,叶缘不规则锯齿,叶长 4~10公分,宽 3~5 公分,先端渐尖,叶柄长 1~2 公分,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齿裂或微波状或近全缘。

‧花: 伞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筒形,总苞片1层;花黄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密生软毛,头花多数,直径约 1.2~1.4 公分。

‧果实: 瘦果圆柱形,有纵沟,被短毛,冠毛白色。

‧特征: 蔓黄菀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攀缘性植物,有攀援状木质茎,茎细长多分枝,长约 1~5 公尺,蔓性,有微毛,后脱落。叶互生,有柄,长三角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两面疏被细毛,叶缘不规则锯齿,叶长 4~10公分,宽 3~5 公分,先端渐尖,叶柄长 1~2 公分,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齿裂或微波状或近全缘。伞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筒形,总苞片1层;花黄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密生软毛,头花多数,直径约 1.2~1.4 公分。瘦果圆柱形,有纵沟,被短毛,冠毛白色。花果期秋冬季至次年春。[1]


用途

1.观赏用:金黄色的花,开起来声势浩大,在阳光照射下,金黄耀眼,让人震慑。

2.药用:性味:全草:苦、咸、寒,有小毒。效用:全草:清热解毒,明目退翳,杀虫止痒。治流感,上下呼吸道感染,肝炎,急性匾桃腺炎,腮腺炎,急性肠炎,菌痢,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急性尿路感染,目赤肿痛翳障,痈肿疖毒,丹毒,湿疹,干湿癣疮,滴虫性阴道炎,烧烫伤。长期服用易致肝癌。


特征

蔓黄菀

图片来自痞客邦

蔓黄菀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攀缘性植物,有攀援状木质茎,茎细长多分枝,长约 1~5 公尺,蔓性,有微毛,后脱落。叶互生,有柄,长三角形或椭圆状披针形,两面疏被细毛,叶缘不规则锯齿,叶长 4~10公分,宽 3~5 公分,先端渐尖,叶柄长 1~2 公分,基部楔形至截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齿裂或微波状或近全缘。

伞状花序顶生,排成伞房状;总苞筒形,总苞片1层;花黄色,舌状花雌性,管状花两性,密生软毛,头花多数,直径约 1.2~1.4 公分。瘦果圆柱形,有纵沟,被短毛,冠毛白色。花果期秋冬季至次年春。


形态特征

多年生攀缘草本,茎幼时有绒毛,后变光滑。单叶互生,三角形,纸质,长4~10公分,宽3~6公分,叶基截形,叶端渐尖,叶缘近全缘或不规则齿牙状,叶柄1~2公分。头状花序,花序密被绒毛,头花直径约1.4公分,总苞椭圆形,苞片8枚,边花5~8朵,花冠黄色,长约0.9公分,心花花冠长约0.6公分,黄色5裂。瘦果椭圆形,光滑,冠毛白色,长约0.6公分。

蔓黄菀

图片来自痞客邦

生态习性

分布印度、菲律宾、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海拔400~2000公尺森林地区之河岸及山坡。黄菀属(Senecio)的植物全球约有1,250种,台湾有8种,其中5种为特有种。它们的花大都为鲜艳的黄色,是中高海拔地区秋冬天常见的蜜源植物,对生物多样性保育非常重要。[2]


视频

千里光为菊科(Asteraceae)黄菀属(Senecio)Senecio scandens Ham. ex D. Don植物

  1. 杨根锚药师

千里光| 杨根锚岭南草药传承


外部连结


参考资料

  1. 蔓黄菀,蔓黄菀
  2. 蔓黄菀,蔓黄菀-杉林溪自然生态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