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蕨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蕨根凤尾蕨科植物的根茎,在秋、冬采集"蕨"的根部,洗净、晒干,即为蕨根。蕨根可入药,亦称“蕨鸡根”;蕨根磨成粉后,可做成各类菜肴,没有保健作用。建议别吃这类食物。直接食用副作用很大,对身体害大于益。食用后易烦躁、头痛、喉咙不适、肠胃不适,旧伤不适,引起筋骨疼痛,长期食用有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自我控制能力下降。特别对有风湿类疾病的影响更大,医书介绍可以利尿,但是这个利尿有所不同,它不是增加肠胃对水分的吸收功能,而是降低神经系统对泌尿系统的控制能力,应该归类于尿频,因此最大的副作用在于对神经系统的弱化,容易引起尿床、遗精,长期食用可能引起精神不正常。[1]

植物形态

蕨,多年生草本。根茎长,粗壮,匍匐,地下,被茸毛。叶柄疏生,粗壮直立,长30-10Ocm,裸净,褐色或秆黄色,叶呈三角形或阔披针形,革质,3回羽状复叶,长30-100cm,宽20-60cm。

羽片顶端不分裂,其下羽状分裂,下部羽状复叶,在最下部最大;小羽片线形、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长1-2.5cm,宽3-5mm,多数,密集;叶轴裸净;叶脉多数,密集,通常叉状分核,中脉被毛。孢子囊群沿叶缘着生,呈连续长线形,囊群盖线形,有变质的叶缘反折而成的假盖。

  •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1200m的山地林缘、林下草地及向阳山坡。
  • 资源分布:广布全国各地。
  • 性味甘;寒;无毒
  • 归经肺;肝;脾;大肠经
  •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平肝安神;解毒消肿。主发热;咽喉肿痛;腹泻;痢疾;黄疸;白带;高血压;头昏失眠;风湿痹痛;痔疮;脱肛;湿疹;烫伤;蛇虫咬伤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粉或炙灰调敷。

注意不宜多服,久服。[2]

作用

  • 治白带:蕨根、白鸡冠花、白茶花,煎服。(《四川中药志》)
  • 治泄痢腹痛:蕨粉三至四两。先用冷水少许调匀,加红糖,开水冲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 治发热不退:鲜蕨根一至二两。水煎服。(《浙江天日山药植志》)
  • 治湿疹:先将患处用水洒洗净,以蕨粉撒上或以甘油调擦。(《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纲目》:烧灰油调,敷蛇螩伤。

《分类草药性》:治女子红崩白带,男子咳嗽。

《岭南采药录》:为退热药。治黄疸,疗痈肿风痛,目痛,治咽喉热症,伤寒温病。

《广州植物志》:驱风湿,利尿,解热。治脱肛,又可驱虫。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健脾胃,除烦躁,安五脏,治白带。

《吉林中草药》:解热,利尿,益气,养阴。治高热神昏,五脏虚损,气滞经络,筋骨疼痛。

摘录《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3]

食用价值

采摘的新鲜蕨根,磨粉后即为蕨根粉,是一种天然的食品。蕨根粉中含有各种天然色素、矿物质和其他成分,特别是含有较多的类黄酮抗氧化成分,口感很好。蕨根粉可再制成蕨根粉丝、宽粉等,可以做成各种美味佳肴,可饱口福。

由于副作用极大,建议避免食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