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蕭友梅」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5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10 次修訂)
行 1: 行 1:
'''蕭友梅'''({{bd|1884年||1940年}}),字'''思鶴''',又字'''雪明''',[[廣東省]][[中山縣]]人,著名中國音樂教育家及作曲家,創立了上海音樂學院。
+
{{Infobox person
 +
| 姓名  = '''[[蕭友梅]]'''
 +
| 外文名 =
 +
| 圖片  = [[File:Xiao Youmei.jpg|缩略图|蕭友梅,來源:[http://www.plcsky.com/yl/mjhc/images/2010/7/19/83487.jpg 公有領域],,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17304612 維基共享資源]]]
 +
| 出生日期  ={{birth date |1884|01|07}}
 +
| 出生地點 = 广东广州府香山县石岐镇
 +
| 逝世日期 = {{Death date and age|1940|12|31|1884|01|07}}
 +
| 国籍    =   中国
 +
| 民族    =
 +
| 别名    =   
 +
| 職業    = 音乐理论家,作曲家,教育家
 +
| 教育程度 =  东京帝国大学 
 +
| 信仰    =
 +
| 知名原因 =   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
 +
| 知名作品 =   
 +
}}
 +
 
 +
'''蕭友梅'''({{bd|1884年||1940年}}),字'''思鶴''',又字'''雪明''',[[廣東省]][[中山縣]]人,著名中國[[ 音樂]][[ 教育家]] [[ 作曲家]] ,創立了[[ 上海音樂學院]]
  
 
==生平==
 
==生平==
 
 廣東中山人,五歲隨家人移居澳門,自小在[[澳門]]接觸西樂。1899年,就讀於廣州[[時敏學堂]]。1901年,留學[[日本]],曾在東京帝國音樂學校、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教育學]]、[[鋼琴]]及[[聲樂]]。1906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回國後響應清政府留學畢業會考,獲得文科舉人。1912年底,又留學[[德國]],往[[萊比錫大學]]及萊比錫音樂學院,攻讀哲學博士學位,1916年,他用德文寫成博士論文《17世紀以前中國管絃樂團的歷史研究》(中譯),成為首位在海外以音樂學論文獲取博士學位的留學生<ref name="萊比錫">[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14169/%E8%95%AD%E5%8F%8B%E6%A2%85-%E8%90%8A%E6%AF%94%E9%8C%AB-%E4%B8%AD%E5%9C%8B%E9%9F%B3%E6%A8%82%E5%AE%B6-14169/%E8%95%AD%E5%8F%8B%E6%A2%85 蕭友梅在萊比錫],眾新聞, 26.08.18。</ref>。
 
 廣東中山人,五歲隨家人移居澳門,自小在[[澳門]]接觸西樂。1899年,就讀於廣州[[時敏學堂]]。1901年,留學[[日本]],曾在東京帝國音樂學校、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教育學]]、[[鋼琴]]及[[聲樂]]。1906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回國後響應清政府留學畢業會考,獲得文科舉人。1912年底,又留學[[德國]],往[[萊比錫大學]]及萊比錫音樂學院,攻讀哲學博士學位,1916年,他用德文寫成博士論文《17世紀以前中國管絃樂團的歷史研究》(中譯),成為首位在海外以音樂學論文獲取博士學位的留學生<ref name="萊比錫">[https://www.hkcnews.com/article/14169/%E8%95%AD%E5%8F%8B%E6%A2%85-%E8%90%8A%E6%AF%94%E9%8C%AB-%E4%B8%AD%E5%9C%8B%E9%9F%B3%E6%A8%82%E5%AE%B6-14169/%E8%95%AD%E5%8F%8B%E6%A2%85 蕭友梅在萊比錫],眾新聞, 26.08.18。</ref>。
  
1920年回中國,擔任教育部編審員。1921年,擔任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導師。1923年,兼任[[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主任。1927年,[[蔡元培]]支持他籌建國立音樂院。1929年9月,他把音樂院改組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並且擔任校長。
+
1920年回中國,擔任教育部編審員。1921年,擔任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導師。1923年,兼任[[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主任。1927年,[[蔡元培]]支持他籌建國立音樂院。1929年9月,他把音樂院改組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 (1956年起,改名為上海音樂學院) ,並且擔任校長。
  
 
1940年12月31日,早年就患有肺结核病的萧友梅,因长期积劳成疾,结核菌侵入肾脏,引起肾出血,逝世于上海体仁医院(1931~1935年此处为音专校舍),享年56岁<ref name="之父">[http://www.linyixianeryuan.com/shetuanlishi/34898720.htm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父萧友梅],上海舞台剧学习研习社,2018-10-28。</ref> 。
 
1940年12月31日,早年就患有肺结核病的萧友梅,因长期积劳成疾,结核菌侵入肾脏,引起肾出血,逝世于上海体仁医院(1931~1935年此处为音专校舍),享年56岁<ref name="之父">[http://www.linyixianeryuan.com/shetuanlishi/34898720.htm 中国现代音乐教育之父萧友梅],上海舞台剧学习研习社,2018-10-28。</ref> 。
 +
 +
==作品==
 +
蕭友梅作有鋼琴曲、大提琴曲、弦樂四重奏、管弦樂、銅管樂合奏及合唱曲、歌曲等100餘首,他創作的一部份歌曲與當時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政治鬥爭有直接的聯繫,如《五四紀念愛國歌》、《國恥》、《華夏歌》、《國民革命歌》、《從軍歌》等,也曾寫過反映當時學生生活向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美感敎育的歌曲,如《女子體操》、《校歌》、《暑假》等<ref>[http://www.icm.gov.mo/rc/viewer/10026/432 中國現代音樂文化的開拓者蕭友梅],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ref>。
  
 
==影響==
 
==影響==
 
 蕭友梅對中國音樂界有巨大影響,他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教育机构、组织中国第一个管弦乐队、创作中国第一首管弦乐曲<ref name="之父"/>。他在萊比錫創作了《D大調弦樂四重奏》(1916),被譽為中國第一首弦樂四重奏作品。在過去多年,著名中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林聲翕]]曾跟從他學習和聲,而他也曾出版很多教材:《風琴教科書》(1924)、《鋼琴教科書》(1925)、《小提琴教科書》(1927)、《和聲學》(1927)、《普通樂學》(1928)等,光是《蕭友梅全集》(2004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已記載了58篇文章(包括博士論文的中譯本)和100多首音樂作品及音樂教科書內容<ref name="萊比錫"/>。
 
 蕭友梅對中國音樂界有巨大影響,他创办中国现代第一个音乐教育机构、组织中国第一个管弦乐队、创作中国第一首管弦乐曲<ref name="之父"/>。他在萊比錫創作了《D大調弦樂四重奏》(1916),被譽為中國第一首弦樂四重奏作品。在過去多年,著名中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林聲翕]]曾跟從他學習和聲,而他也曾出版很多教材:《風琴教科書》(1924)、《鋼琴教科書》(1925)、《小提琴教科書》(1927)、《和聲學》(1927)、《普通樂學》(1928)等,光是《蕭友梅全集》(2004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已記載了58篇文章(包括博士論文的中譯本)和100多首音樂作品及音樂教科書內容<ref name="萊比錫"/>。
 +
 +
其所參與創辦的上海音樂學院,更延攬了[[黄自]]、贺绿汀、[[谭抒真]]、[[卫仲乐]]、[[丁善德]]、[[钱仁康]]、[[马革顺]]、[[周小燕]]、[[胡登跳]]、高芝兰、[[桑桐]]、[[才旦卓玛]]、俞丽拿、[[廖昌永]]等中国几代卓越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表演艺术家以及教学名师,更培育出廖昌永、许舒亚、[[李坚]]、[[宋思衡]]、[[黄蒙拉]]、杨光、[[沈洋]]、[[孙颖迪]]、王之炅、王珏、于冠群、陈牧声、沈子钰等中國當代音樂家<ref>[http://www.shcmusic.edu.cn/view_0.aspx?cid=12&id=0&navindex=0 学院简介],上海音樂學院。</ref>。
  
 
==家庭==
 
==家庭==
行 15: 行 37:
  
 
==影片==
 
==影片==
{{#evu: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ZrGPt_X9GI
+
===《哀悼进行曲》萧友梅===
|alignment=inline
+
{{#iDisplay: h0769qy152t|640|400|qq}}
|dimensions=480
+
<ref>[https://v.qq.com/x/page/h0769qy152t.html 《哀悼进行曲》萧友梅]腾讯网</ref>
|container=frame
+
=== 廖昌永/孙颖迪:《问》萧 友梅/易韦斋===
|description=蕭 友梅 所創作的《問》
+
{{#iDisplay: i0704la5s0t|640|400|qq}}  
}}  
+
[<ref>https://v.qq.com/x/page/i0704la5s0t.html 廖昌永/孙颖迪:《问》萧友梅/易韦斋]腾讯网</ref>
  
 +
==人物评价==
 +
萧友梅先生艰苦创业、勤俭办学从严治校、事必躬亲,为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不朽的光辉业绩。
 +
1982年11月27日上海音乐学院举办建院55周年校庆活动,为萧友梅的铜像落成举行了隆重仪式,以纪念他创办中国第一所高等音乐院校的不朽功绩。
 +
“五四”以前,中国传统的音乐教育只限在文人的自娱性音乐方面,例如弹古琴他们只是作为修身养性的一种手段。从事表演的活动,是由社会底层的“戏子”们担任的,至于京剧的“票友”是后来的事。这些活动与“国民音乐教育”并不是一回事。萧友梅1901年赴日本留学,在东京音乐学校学习钢琴与声乐,并在帝国大学学习教育。1913年又到德国莱比音乐学院和莱比大学学习,取得博士学位后于1920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任教,并担任领导工作。在蔡元培的支持下,1927年在上海创办了国立音乐院,这是中国第一所专业音乐院,为音乐教育事业与培养专业音乐人才奠定了基础。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reflist}}
 
{{reflist}}
  
[[Category: 音乐 家]]
+
[[Category: 作曲 家]]
[[Category:教育 家]]
+
[[Category:教育家]]
 +
[[Category:中国人]]

於 2021年5月4日 (二) 11:52 的最新修訂

蕭友梅
蕭友梅,來源:公有領域,, 維基共享資源
出生 (1884-01-07)1884年1月7日
廣東廣州府香山縣石岐鎮
逝世 1940年12月31日(1940-12-31)(56歲)
國籍 中國
教育程度 東京帝國大學
職業 音樂理論家,作曲家,教育家
知名於 現代專業音樂教育的開拓者

蕭友梅(1884年-1940年),字思鶴,又字雪明廣東省中山縣人,著名中國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創立了上海音樂學院

生平

廣東中山人,五歲隨家人移居澳門,自小在澳門接觸西樂。1899年,就讀於廣州時敏學堂。1901年,留學日本,曾在東京帝國音樂學校、東京帝國大學攻讀教育學鋼琴聲樂。1906年,加入同盟會。1910年,回國後響應清政府留學畢業會考,獲得文科舉人。1912年底,又留學德國,往萊比錫大學及萊比錫音樂學院,攻讀哲學博士學位,1916年,他用德文寫成博士論文《17世紀以前中國管絃樂團的歷史研究》(中譯),成為首位在海外以音樂學論文獲取博士學位的留學生[1]

1920年回中國,擔任教育部編審員。1921年,擔任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導師。1923年,兼任北京國立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主任。1927年,蔡元培支持他籌建國立音樂院。1929年9月,他把音樂院改組為國立音樂專科學校(1956年起,改名為上海音樂學院),並且擔任校長。

1940年12月31日,早年就患有肺結核病的蕭友梅,因長期積勞成疾,結核菌侵入腎臟,引起腎出血,逝世於上海體仁醫院(1931~1935年此處為音專校舍),享年56歲[2]

作品

蕭友梅作有鋼琴曲、大提琴曲、弦樂四重奏、管弦樂、銅管樂合奏及合唱曲、歌曲等100餘首,他創作的一部份歌曲與當時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政治鬥爭有直接的聯繫,如《五四紀念愛國歌》、《國恥》、《華夏歌》、《國民革命歌》、《從軍歌》等,也曾寫過反映當時學生生活向學生進行思想道德和美感敎育的歌曲,如《女子體操》、《校歌》、《暑假》等[3]

影響

蕭友梅對中國音樂界有巨大影響,他創辦中國現代第一個音樂教育機構、組織中國第一個管弦樂隊、創作中國第一首管弦樂曲[2]。他在萊比錫創作了《D大調弦樂四重奏》(1916),被譽為中國第一首弦樂四重奏作品。在過去多年,著名中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林聲翕曾跟從他學習和聲,而他也曾出版很多教材:《風琴教科書》(1924)、《鋼琴教科書》(1925)、《小提琴教科書》(1927)、《和聲學》(1927)、《普通樂學》(1928)等,光是《蕭友梅全集》(2004由上海音樂學院出版)已記載了58篇文章(包括博士論文的中譯本)和100多首音樂作品及音樂教科書內容[1]

其所參與創辦的上海音樂學院,更延攬了黃自、賀綠汀、譚抒真衛仲樂丁善德錢仁康馬革順周小燕胡登跳、高芝蘭、桑桐才旦卓瑪、俞麗拿、廖昌永等中國幾代卓越的作曲家、音樂理論家、表演藝術家以及教學名師,更培育出廖昌永、許舒亞、李堅宋思衡黃蒙拉、楊光、沈洋孫穎迪、王之炅、王珏、於冠群、陳牧聲、沈子鈺等中國當代音樂家[4]

家庭

出身廣東世族,父親蕭煜增為清代秀才,育有一子一女,兒子蕭勤是著名畫家。蕭友梅的一個姪女蕭淑嫺受他的影響,後來也到德國學習音樂,是中央音樂學院作曲系的敎授;他的另一個姪女蕭淑芳和丈夫吳作人,是中國畫擅最負盛名的一對伉儷[5]

影片

《哀悼進行曲》蕭友梅

[6]

廖昌永/孫穎迪:《問》蕭友梅/易韋齋

[[7]

人物評價

蕭友梅先生艱苦創業、勤儉辦學從嚴治校、事必躬親,為中國音樂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創造了不朽的光輝業績。 1982年11月27日上海音樂學院舉辦建院55周年校慶活動,為蕭友梅的銅像落成舉行了隆重儀式,以紀念他創辦中國第一所高等音樂院校的不朽功績。 「五四」以前,中國傳統的音樂教育只限在文人的自娛性音樂方面,例如彈古琴他們只是作為修身養性的一種手段。從事表演的活動,是由社會底層的「戲子」們擔任的,至於京劇的「票友」是後來的事。這些活動與「國民音樂教育」並不是一回事。蕭友梅1901年赴日本留學,在東京音樂學校學習鋼琴與聲樂,並在帝國大學學習教育。1913年又到德國萊比音樂學院和萊比大學學習,取得博士學位後於1920年回國。先後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音樂體育專科、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和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任教,並擔任領導工作。在蔡元培的支持下,1927年在上海創辦了國立音樂院,這是中國第一所專業音樂院,為音樂教育事業與培養專業音樂人才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1.0 1.1 蕭友梅在萊比錫,眾新聞, 26.08.18。
  2. 2.0 2.1 中國現代音樂教育之父蕭友梅,上海舞台劇學習研習社,2018-10-28。
  3. 中國現代音樂文化的開拓者蕭友梅,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4. 學院簡介,上海音樂學院。
  5. 現代中國, 第 40 卷,中國福利會, 1991,頁36。
  6. 《哀悼進行曲》蕭友梅騰訊網
  7. https://v.qq.com/x/page/i0704la5s0t.html 廖昌永/孫穎迪:《問》蕭友梅/易韋齋]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