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藤本壮介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藤本壮介照片来自lavie行动家

藤本壮介(1971 年 8 月 4 日-,日本北海道生)是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和主持人; 学历: 东京大学, 北海道旭川东高等学校;著东京大学副教授。日本建筑大奖、JIA新人奖等奖项的获得者。

1971年出生的藤本壮介,2000年创立自己的事务所,自2005年起连续三年赢得英国建筑评论杂志AR Award大奖,2008年拿下日本建筑学院奖(JIA)建筑大赏,2011年击败英国国宝级建筑师彼德‧库克(Peter Cook),拿到台中市“台湾塔”竞图标案,2012年于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获金狮奖,2013年受邀参与英国蛇形艺廊(Serpentine Gallery)计划,为日本新世代最有才华的建筑师之一。[1]

擅长运用极简、原木、通透、全白元素,透过新型态的居住秩序,改变空间象限,以自然为前提,重新定义建筑格局的分配,制造对比环境下的和谐美感,呈现崭新且耳目一新的设计思维。


动态焦点

專訪 / 日本自然系建築師藤本壯介的白色哲學!讓居住環境回歸最原始的自由

日本建筑师藤本壮介的作品,时常传递著“清透”和“明亮”的白色意象,对他而言,“白色代表著无限可能”,就好像一张白纸,当你折出一道痕迹,纸张会有皱折,从不同角度检视,会看见光影在纸上的变化,藤本壮介坦言,至今他依旧深深地为白色著迷,而白色之于居住、自然、自由、选择,有著极为深厚的关系。

「我想要創造一個能提供人們自由選擇的場所。」藤本壯介指出,「白色不只是一種顏色,同時也是最具變化性和豐富性的一種顏色,可以襯托綠意、反射光線,呈現出各式各樣的處境,白色可以代表所有的顏色。」白色的包容性也與他自由奔放的建築理念不謀而合。

白色是总和一切的美

出生在冰天雪地的北海道,藤本壮介从有记忆以来就过著“经常能看到雪”的生活,他指出,虽然雪是白色,但是早上、下午、晚上,不同时间点的雪景仍会有不一样的变化。“不能说从小就对白色有意识,虽然这样讲有些勉强,可是说不定这个想法是在那时候就植入内心。”他笑著说。

“白雪真的很美, 白色是压倒性的美!”不过北海道带给藤本壮介的影响不只有雪,还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丰富变化,他进一步解释,“看著美丽的雪景,伴随著自然环境变化的体验,这些可以说是我建筑想法的起源。”

尊重不同个体的居住空间

从不隐藏创作受到大自然影响,藤本壮介被誉为是能打造出“宛如森林般的自然系建筑”的建筑师。位于东京郊区的《House NA》作品,他所打造的一栋美丽白色透明住宅,这栋房子有著错落的立方空间,居住者就如同居住在树屋一般,可以自由上下攀爬活动,这也是藤本壮介重新定义居住的经典作品之一。

有想过要重新定义居住这件事吗?“与其说是去改变人的生活,不如说是还原最原始的居住样貌,希望人们能找回最原始的自由。”藤本壮介说,他想要创造出一个多样化,并且“尊重”不同个体的的居住空间,“让住在里面的人都能回到最‘做自己’的状态,找回最自在的样子。”


找回居住最原始的自由

藤本壮介提到,他希望提供人们一个可以自由选择的场所,在《House NA》这样的“树屋”中,无论是阅读、喝咖啡、打电脑,居住者都能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落,甚至还有机会大量运用到“像猴子一样上下攀爬”的本能,找回活用居住空间多样性,他比喻“就好像是猴子在爬树时,随时都能找到喜欢的树枝坐下来吃饭那样。”

创造可以融入绿意的建筑

藤本壮介曾经说过“希望创造可以融入绿意的建筑”,对他来说“创造一个可以让人接触四季,让个体与自然结合的空间”非常重要。近期他在台北第一栋作品“水树之间”,这栋座落在大安森林公园前方,犹如一道光雕流瀑的建筑作品,更将他在《House NA》想要表达的树屋理念,呈现得淋漓尽致。

周边围绕著公园绿意,这栋高达50米,有著大面积玻璃的建筑,打破传统室内外空间的藩篱,让大自然可以流淌进到屋内,“台湾有很好的日照优势,透过一层一层的巧妙的格状设计,居住者一方面能有很好的VIEW,却不会有曝晒问题。”藤本壮介指出,更何况居住者可以“生活在自然景观前面,直接和自然对话,生活也能更加丰富。”


新一代建筑大师 藤本壮介

藤本壮介说:“当初选择建筑系,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个偶然。”出生北海道的他,小时候喜欢自己动手作东西,但从没想过以建筑为目标,高中时受到爱因斯坦看待空间存在的全新方式影响,并在学习的道路上,体会到建筑师科比意(Le Corbusier)和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的创新思想,便一头栽进建筑之中。[2]

对他而言,建筑是为创造更丰富的生活空间而存在,因此藤本壮介以“产生多样化体验”的概念,认为让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关系融合,是人们生活最根本的部分,且“暧昧的境界,是实现这种多样化的方法之一。”毕竟不管是自然的人工环境、人工的自然环境,或自然和人工之间无数多样化的场域,都是藤本壮介想创造的空间。

藤本壮介的每个作品都有自己的原始性格,对他而言纯白是有意识的元素,比如“HouseN”的白色是以三个盒子为底,让光在里面交互反射所产生的层次;而“House NA”这栋无隔间的透明住宅,以白色细框,突显东京杂乱无章的街道中,取得最低限度的身份认同。

即便藤本壮介使用白色的频率高,但诚如他所言,白色不是为了风格定义而存在,比如“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便以大面书架形构书海迷宫的意象,而“Final Wooden House”则运用叠叠乐概念,将木头以重组手法,体现空间相对而非绝对的线性交错。没有固定的定律或风格能指涉藤本壮介,他以自己独立的思维诠释所有事物原始的定义。

也正是这样异质共构的设计观,让藤本壮介钟情从世界的原貌思考设计,所以大部分的时间,他不是在作设计,就是在思考建筑的事,如果闲暇时,他喜欢在街上散步,也许是东京,也许是不熟悉的外国街道,但这都能帮助他思考。这就是藤本壮介,没有轰轰烈烈的性格,却能作出掷地有声的作品。



作品

  • 2003年 - 北海道伊达市 - 伊达的援助宿舍
  • 2006年 - 北海道伊达市 - 情绪障碍儿童短期治疗设施
  • 2006年 - 前桥市 - T House(“前桥的住宅”)
  • 2007年 - 千叶县 - House O
  • 2008年 - 大分市 - House N
  • 2010年 - 小平市 - 武藏野美术大学图书馆
  • 2010年 - 横滨市 - House Om
  • 2011年 - 东京都 - House NA
  • 2011年 - 台湾台中市 - 台湾塔
  • 2012年 - 西宫市 - House K
  • 2013年 - 英国伦敦市 - 蛇形画廊(“サーペンタイン・ギャラリー”)
  • 2013年 - 濑户内海 - Setonomori 的住宅(“せとの森住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