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虚构作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虚构作品英语:Fiction、Fictional),虚构是指凭空想像、非现实存在的人事物,有别于假说、理论和虚拟的定义,因为虚构不见得要按照逻辑科学证明,可以自由夸大[1]。许多创作者会利用虚构手法,为作品构筑出独特世界观及人事物,创造了不少的艺术价值,所以被广泛运用在艺术领域中,虚构作品与非虚构作品相对。

类型

虚构作品可分为写实虚构作品、完全虚构作品、半虚构作品。

写实虚构作品

写实虚构作品的内容是虚构的,但是可能发生,而且其中有些人、地点或事件是真的。而且在未来可能会成真,例如1865年,儒勒·凡尔纳所著的科幻小说从地球到月球[2],描述人类上月球的故事,以当时科技并无法登陆月球,仅是科学幻想及未来幻想,但随着科技进步,1969年的尼尔·阿姆斯特朗成功登陆月球。科幻小说中预测的科技常常在以后就变成事实。

另一种写实虚构作品是犯罪小说,像是阿瑟·柯南·道尔笔下的夏洛克·福尔摩斯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赫丘勒·白罗詹姆斯·帕特森笔下的Alex Cross,这些都是虚构的,但又类似真实事件。

历史小说也是一种写实虚构作品的类型,将虚构人物放到真实的历史世界中,并且可能还和历史人物互动,像金庸的《鹿鼎记》就是历史小说,其中有虚构的韦小宝,也有真实历史中的康熙

完全虚构作品

完全虚构作品是指世界观是完全虚构的作品,特征是非常夸张的人事物设定,绝对不会发生在现实,常见于奇幻作品,例如路易斯·卡罗的《爱丽丝梦游仙境》、J·K·罗琳的《哈利·波特》和J·R·R·托尔金的《魔戒》等。

不过即使是奇幻文学也是有二个不同的维度,它介于写实主义的极致及神话的幻想之间。其中包括地理的细节,人物的刻画,都设法让人相信描述的世界是真实存在的,设法“邀请读者忽略文字上的技巧、暂时先不要怀疑,运用如诗一般的信心,沈溺在所描述的想像世界中。”故事可呈现的效果令人惊讶,依照G. W. Young及G. Wolfe的论点,可以虚构的现实可以在文本以外独立存在,读者以往的认知相较之下显得不足。因此,“在虚构作品中人们可以得到的比现实的更多更全面。”另一方面,虚构作品无限的可能性表示人们不可能完全了解现实,也没有什么标准来衡量现实的结构。

半虚构作品

半虚构作品是其中有许多非虚构内容的作品。例如以真实事件为基础的虚构作品,或是将一个人的生平重新的改写。

不过即使作者声称这故事是真的,其中仍可能有许多为了故事需要而作增减的部分。像提姆·奥布莱恩的半自传性短篇故事集《士兵的重负》即为一个例子。

视频

虚构作品 相关视频

人类史上最优秀的虚构作品《堂吉诃德》

参考文献

  1. 重新审读课标要求,切实培养初中生文学鉴赏能力,笔之家,2019-03-05
  2. 从地球到月球,皮皮作文网,20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