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蚊式轰炸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蚊式轰炸机(Mosquito)是英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服役的一款双发动机轰炸机。因为机身结构以木材为主,又有木制奇迹(Wooden Wonder)的绰号。除了担任日间轰炸任务以外,还有夜间战斗机、侦察机等多种衍生型[1]

发展历史

1930年代,英国为了研发高速轰炸机,德哈维兰投入了DH.88的研究,该机型的设计影响蚊式的设计很多。DH.91也于 1938年完成,其木制结构后来为蚊式采用。

原型机一共有3架,每架均有不同特征,第一个飞行的是轰炸机原型W4050于1940年11月25日,接着,夜间战斗机原型于1941年5月15日进行试飞,侦照机则在1941年6月10日进行飞行。

机身结构

因战时铝材优先供应兰开斯特轰炸机和哈利法克斯轰炸机,蚊式转向采用木材,因此难以大型化,只是轻型轰炸机。后在英国四发重型轰炸机受载有原始的雷达的德国夜间战斗机重创后,发现蚊式因其机体为木结构,易躲过德机空对空雷达的探测,因此除随重轰炸机用于集群轰炸外,被大量用作侦察机,及特战队或间谍投放载具[2]

动力

所有各型蚊式轰炸机都使用劳斯莱斯或者是授权美国生产的梅林液冷发动机。最初使用的梅林XX型只有一级机械增压器,到1942年梅林61型改用二级机械增压器之后,大幅提升蚊式的有效作战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放军得到的5架蚊式机其中2架被编入"战斗飞行大队第1中队"而其余3架被编入"第3轰炸机中队",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有两架飞越天安门广场,该年12月有一架蚊式机在上海坠毁,解放军的蚊式机也于1951年退役。

1953年有一架蚊式机被送往“北京航空学院”作教材,但随时间推移木结构脱胶开裂,此架蚊式最终被拆解,有部分木材被造成飞机模型,部分部件被保护至今。1986年“北京航空馆”筹建之时,首任馆长“薛培森”在寻获空军支持下,于全国各地军民机场收集展品,在云南的某机场识别出一片被遗弃的蚊式的左侧主翼残件。现北航馆藏有一架蚊式DH-98的机身后段(带尾翼)残件,和蚊式的左侧主翼残件。该馆于1996年与“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交流时,英方意外地发现了这片主翼,因英国当时也无完整的蚊式,十分希望取得此件,提出以一架“鹞式”交换,但北航馆最终用一架拉-9交换了一架“鹞式”,不过允许英方对此主翼残件测绘。而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随后以此片主翼和自身馆藏的其它蚊式残件为原型参考,复制了1架可飞行的蚊式,于伦敦“达克斯福德”“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展出。而北航馆另行复制了1架蚊式的轮廓,将此左翼残件原件安装其上,于北京“大汤山”“中国航空博物馆”展出。

视频

蚊式轰炸机 相关视频

二战蚊式轰炸机飞行,原来驾驶舱是这样子的
蚊式战斗机黑夜潜伏 低空入侵摧毁德国机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