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蝴蝶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蝴蝶装,是于五代开始,流行于宋代,元朝逐渐式微的方式。此种装订方式是目前已知首见以册叶逐张逐张粘合成册的装订方式[1]

形制

每张书叶以中缝为界向内折(即有字的两面会互相碰触),所有书叶的折口处粘在一张硬质的裹背纸上。由于中缝固定于书背,每页两端如蝴蝶翅膀向两边伸开,翻页时宛如蝴蝶拍翼,因而得名。这种形制是目前已知使用书叶的最早装订方式,这种方式因在书架上可以直立,便于贮藏及陈列,后世的包背装线装,均以此为基础改良而成。

蝴蝶装的缺点是阅读时每次都要翻两次,才能阅读下一页内容。因为以中缝为界向内折,若只翻一次,则会看见空白页,所以必须翻两次。包背装与蝴蝶装的不同就是书叶向背折(即空白页两面互相碰触),解决了必须翻两页才能阅读下一页的内容,而线装亦沿用包背装的折法[2]

定义

唐、五代时期,雕版印刷已经趋于盛行,而且印刷的数量相当大,以往的书装形式已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印刷业。经过反复研究,人们发明了蝴蝶装的形式。蝴蝶装就是将印有文字的纸面朝里对折,再以中缝为准,把所有页码对齐,用糨糊粘贴在另一包背纸上,然后裁齐成书。蝴蝶装的书籍翻阅起来就像蝴蝶飞舞的翅膀,故称“蝴蝶装”。蝴蝶装只用糨糊粘贴,不用线,却很牢固。可见古人对书籍装订的选材和方法上善于学习前人经验,积极探索改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今天,我们更应该以发展的眼光,思考未来书籍装帧的发展,学习前人的经验,改善和创造现代的形式。

历史

中国古书装帧形式之一。雕版印刷的书籍出现以后,特别是进入宋代雕印书籍盛行以后,由于书籍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引起书籍装帧方法和形式也相应发生变化。雕版印书不同于用手写书或抄书。写书或抄书,可以不受任何限制,一纸接一纸地写下去。而后连接起来,或卷起成为卷轴装,或折叠成为经折装。雕印书籍要受版面制约,即每版只能雕印一定的行款字数,且通常都有边栏界行。这样印出的书叶,都是以版为单位的单叶。这种书叶若是仍然沿用卷轴装经折装,就必须将书叶先行首尾粘连,且要设法去掉或掩盖每叶的左右边栏,劳师费时,极为不便。于是适应雕版印书的特点,创造了蝴蝶装。

蝴蝶装简称”蝶装”,又称”粘页”,是早期的册页装。蝴蝶装出现在经折装之后,由经折装演化而来。人们在长期翻阅经折装书籍的过程中,经折装书籍的折缝处常常断裂,而断裂之后就出现了一版一页的情况,这给人以启示,逐渐出现了以书页成册的装订制度。而最先出现的册页书籍就是”蝴蝶装”。

蝴蝶装大约出现在唐代后期,盛行于宋朝,是把书页依照中缝,将印有文字的一面朝里、对折起来,再以中缝为准,将全书各页对齐,用浆糊粘附在另一包装纸上,最后裁齐成册的装订形式。用”蝴蝶装”装订成册的书籍,翻阅起来如蝴蝶两翼翻飞、飘舞,故名之为”蝴蝶装”。五代雕版印刷的监本经书,上呈时是一百三十策(册)。既然称策,必为书之方册,因卷轴装称”卷”,不称册,加之唐时唐人写经已有个别为蝶装,故五代之经书当为蝴蝶装。

视频

蝴蝶装 相关视频

农民拆房发现失传800年的蝴蝶装古书,专家:每一页最少值5万!

参考文献

  1. 翩翩“蝴蝶装” ,搜狐,2017-02-24
  2. 肖明舒:蝴蝶装古书装帧这么酷? ,搜狐,2018-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