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蠡沟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揭密真相的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为专业意见。任何医药相关资讯,应谘询专业人士。
蠡沟穴 Lì gōu(LR5),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属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络穴。别名:交仪。蠡沟穴的位置: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中医认为刺激蠡沟穴具有舒肝理气,调经止带之功效。




概况

【取穴法】正坐或仰卧位,先在内踝尖上5寸的胫骨内侧面上作一水平线,当胫骨内侧面的后中1/3交点处取穴。
【附注】肝经经穴。
【别名】交仪穴
【穴位含义】三阴交穴传来的温湿水气由本穴别走足少阳胆经。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稀少的水湿气体,性温热
【运行规律】循肝经上行于中都穴和别走胆经
【功能作用】联络肝胆。


性能功效

舒肝理气,调经止带。


主治疾病

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性功能亢进,遗精,遗尿,阴痒,阴挺,尿闭,睾丸肿痛;子宫内膜炎,子宫脱垂,功能性子宫出血。


配伍应用

蠡沟穴配阴陵泉穴三阴交穴,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胫部酸痛;
蠡沟穴配太冲穴、气海穴,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气及睾丸肿痛;
蠡沟穴配百会穴、关元穴,悬灸或隔附子饼灸,有温阳举陷升提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


养生保健

1、保健肝胆
人们常说“肝胆相照”这个词,其实人体上真的有这么一个穴位,可以使肝胆相照。这个穴位就是位于胫骨内侧面的蠡沟穴。此穴是足厥阴肝经的络穴,从此穴处发出经络线联系肝与胆。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可以起到保健肝胆的作用。
2、调节肝胆,祛湿止痒
本穴归于肝经的络穴,可联络、调节肝胆两经。络穴是专门用来治疗慢性病的。凡是与肝有关的疾病皆可使用,例如肝风夹痰、肝风内动、肝火上冲所致的煎厥(如抽搐、癫痫、癫狂等)。本穴具有清利肝胆湿热、解毒杀虫、祛湿止痒之功,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疝气、小便不利等。
3、舒筋活络
本穴能够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治疗腰背拘急不可仰俯、胫部酸痛等[1]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

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刺法】沿皮刺0.3-0.5寸;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沿胫骨后缘向上斜刺1.0-1.5寸,酸胀感可放散至膝。
【艾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悬灸法】取穴时仰卧位,使穴位充分暴露。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约3cm处,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以局部微红为度。每日1~2次。 【按摩】取最舒适的体位(坐位、仰卧位均可),用两手拇指腹按压在两侧的蠡沟穴上,按而揉之,局部产生酸、胀、痛感,再屈伸踝关节,加强指压的感觉,然后用揉法放松。每次按揉5-10分钟。急性期每日2~3次。慢性期每日或隔日一次[2]


视频

神奇的穴位之蠡沟穴: 疏肝理气、调经止带、清热利湿, 消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