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视觉文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网 的图片

视觉文化》,副标题:图像媒介与想象力,作者:[加]朗·伯内特等,出版社: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08-05-01,ISBN:9787532926954。

书,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知识的宝库、智慧[1]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显示其文明的标志。读书,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的昭示、职责的要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证明[2]

内容简介

近几年来,有关视觉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课题,吸引了文艺学、传播学、文化学、哲学和美术学等领域诸多学者的倾心研究。《视觉文化——图像媒介与想象力》探讨的是西方文化与意象、视觉和人类智力之关系的许多令人着迷的层面。书中的许多讨论都集中于对摄影的研究,对电影和视频图像的研究,对视觉、话语、语言的研究,以及对现代媒介的社会文化语境的研究。《视觉文化——图像媒介与想象力》认为,西方与图像的关系并不像我们经常想象的那样依赖于视觉或听觉的活动。认为观看就会看见或是看见就会理解的假说来源于大脑思维的模型,即在极大程度上把人的意识理解为对我们所生活世界所做的镜像式反映。

目录

视觉图像文化及其问题域(代总序)

章 图像与视觉

用录像写成的日记

观看与感知的界线

观看的权力

照片中的眼睛

波斯尼亚的死亡事件

聚焦模糊:大卫·科莱什

罗德尼·金:社会共同体与传播

眼与耳:时间的维度

看不完的镜子

第二章 明箱成像器——巴特与摄影

照片与图像:拍立得

本雅明/巴特/伯格

阿维登的奴隶

摄影图像与公共空间

视觉的展示

照片上的他者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大酒瓶

卢米埃尔和梅里埃

摄像师之死

萨特的记忆

关于投影

第三章 从摄影到电影:文本分析

图像的消失:《波长》

从摄影到电影:是否存在一个信息媒介?

给简·方达的一封信

赛璐璐时间和上映时间

摄影机·文本·画格

威姆·温德斯与小津(Ozu)

作为范式的经典电影

经典的掩饰

技巧的自然化

科学与文本

通过图像的意义传播

错综复杂的故事

透过蒙太奇镜头

第四章 投影

泰国的一场政变

阅读海浪

事实永远是虚构的

记录片的仿真

放映

梦的影院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的行为》

《开罗的紫玫瑰》

《德国苍白的母亲》

叙事——放映

放映的地形学

作为放映的记录片:《浩劫》、《辛德勒的名单》

聆听放映

聆听关岛

《无意义》

表演、放映和意图

身份的记忆:《寂静中的尖叫》

论表演

放映的主体

在图像的圆顶之中

尼尔瓦纳:科尔特·克拜恩之死

第五章 电子图像的新生命

开场白:生存还是死亡——虚拟

录像激进主义

对理论的排斥

录像与公共空间

媒介理论与电子图像

认识视频图像

影像政治与传播

以图像的方式对话

录像的身体与录像的精神

主体性的屏幕

挑战变化

共同体与传播

第六章 后现代媒介的社会共同体

不同身份构成的社会共同体

当地旅游

视觉媒介,人种学,本土文化

一次罢工的图像

马绍尔群岛

论仪式

迈克尔·杰克逊、《快乐单身派对》以及超级碗橄榄球决赛

倒映景物的池塘

在萨蒂·本宁的客厅里等待波德里亚

虚拟印刷媒介

参考书目

鸣谢

译后记

参考文献

  1. 关于智慧的名言,人生屋,2013-07-15
  2. 书籍是文化的载体,豆丁网,2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