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角板山

图片来自smiletaiwan

角板山位于台湾桃园市复兴区泽仁里,标高639公尺。

目录

地名由来

  1. 1886年刘铭传于当地视察,见大嵙崁溪两岸河阶地行如三角板,遂取名为角板山。[1]
  2. 清末称此地夹板山,这座山在泰雅语名字为Pyasan,意思是物品交易的场所。 另一说是泰雅语Pyasan(北亚山),源出于一位泰雅族部落的头目的名字,清末他为抵抗清军的攻击奋战而亡,族人以其名纪念之。[2]
  3. 日治时代,总督府征服当地的原住民,将地名改为“脚板山”,示脚踏之板的蔑称。从日治时期才出现的角板山一词来看,所谓刘铭传命名的说法,或为讹传。但是,1899年的“台湾协会会报”以假名标注角板山的读音为台语的“カッバンソァン”,可知角板山之名在总督府理蕃之前的1899年已经存在。又,“脚踏板”亦非日文词汇。

特色

1914年(大正3年)农业试验所川上泷弥将金鸡纳树苗于北投、角板山等六处作第一阶段移植。1917年调查,角板山之金鸡纳树因霜害全数枯死。 但移植试验前, 川上曾经分部分幼苗给角板山驻在所之巡查种植于宿舍, 结果竟发育良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