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角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角龙亚目(学名:Ceratopsia;意为“有角的面孔”)是群植食性、喙状嘴恐龙,生存于白垩纪北美洲亚洲。它们的祖先出现于侏罗纪晚期。已知最早的角龙类是隐龙,生存于1亿6120万到1亿5570万年前。角龙类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灭绝,约6550万年前。

早期物种是小型、二足恐龙,例如鹦鹉嘴龙。较晚期的物种,包括角龙科的尖角龙三角龙,演化为非常大的四足恐龙,脸部发展出延长的角状物,以及颈部头盾。头盾可能用来保护容易受伤的颈部被掠食动物攻击,也可能作为展示物、调节体温、大型颈部与咀嚼肌肉附着用、或者是综合以上几点。角龙类在体型上的变化从1米到9米,体重的变化从23公斤到5.4吨。

三角龙是目前最著名的角龙类。传统上,角龙亚目的属以“-ceratops”作为结尾,但并非全部都是。角龙属是最早被命名的属之一,该属现在被认为是疑名,因为角龙属没有可在其他角龙类上发现的显著特征[1]

生理结构

角龙亚目的头颅骨是相当容易辨认的特征。角龙亚目恐龙的上颌前端是喙骨(Rostral bone)[2],喙骨不存在于动物界的其他动物上。喙骨与前齿骨一起形成类似鹦鹉的喙状嘴,前齿骨形成所有鸟臀目恐龙的下颌前端。眼睛下面的颧骨往两侧倾斜、突出,使得头颅骨从上方看呈三角形。较晚的角龙类恐龙里,头颅顶部的顶骨、方轭骨往后延伸,形成颈部头盾,而使得三角形外表更为明显。

研究历史

在1872年,由美国地质学家Ferdinand Vandeveer Hayden率领的美国领土地质地理调查团,前往美国西部进行大规模调查。其中一名地质学家,Fielding Bradford Meek在怀俄明州东南部的一处山丘,发现数个大型骨头。他通知著名古动物学爱德华·德林克·科普,科普在当地挖出一个部分身体骨骼。科普发现这是一个恐龙化石,虽然缺乏头颅骨,但明显不同于当时已知恐龙。科普将这个化石命名为奇迹龙(Agathaumas)。这是第一个经过科学研究的角龙类化石。

视频

角龙 相关视频

恐龙战争:角龙决战戟龙,决战孤岛
认识开角龙,似鳄龙等七种恐龙

参考文献

  1. 我国学者发现鹦鹉嘴龙与新角龙之间的过渡角龙,中国科学院,2015-09-27
  2. 角龙亚目,丁香通 ,202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