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触球追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触球追人是一种小学生游戏

爱玩本身就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游戏中探索,在游戏中与人交往,学会相互帮助,相互合作,游戏能让孩子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掌握知识,比如一些传统游戏“跳房子[1]”、“丢手绢”、“丢沙包”等等,不仅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的同时发展了幼儿的思维敏捷性,在动手动脚的同时也锻炼了思维,让小学生可以德,智,体,美全方面发展[2]

内容

(一)游戏目的: 训练学生快速起动和急停,发展其速度和灵巧。

(二)准备工作: 1.在场地上画一个中心点,以此点为中心,再画一个距角顶为3米的等边三角形。 2.实心球一个,放在三角形的中心点上。 3.手榴弹或其它立柱3个,分放在三角形的角顶处。

(三)游戏的进行: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丙3个队,各成纵队面向中心点,站在角顶立柱或手榴弹后两米处。 游戏开始,各队排头站在顶角处,做好起跑准备。教师发令后,各队排头按规定路线进行跑动和触摸球;并甲追乙、乙追丙、丙追甲,在绕一周跑回原处前追到(以手拍背)时,即为本队得1分,随后站到本队队尾;第2名学生按同样方法进行,直至全队做完,以得分多的队为胜。

(四)游戏规则: 1.追拍时,必须按规定绕过立柱和触摸球的路线进行跑动。 2.触摸球时,不得使球滚动,若球被移动必须放回原处后才准继续跑。

(五)教法建议: 此游戏的三角形可改为四边形、五角形等,按角数分队,以增加游戏的人数。

游戏意义

  • 1、有利于孩子应变能力的发展[3]

游戏能有效促进幼儿身体基本动作的发展[4],提高大肌肉的运动机能。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并保持着身心愉悦的精神状态,这对形成幼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具有积极的意义。

  • 2、成人也可以玩童年游戏。

对于童年游戏的盛行,心理专家认为:这与70、80年代青年的成长年代有重要关系——现今的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小时候在家大都倍受呵护,如今踏上工作岗位,遇到最头痛的问题不是能力,而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因此,回到童年是很多70、80年代人的渴望[5]。这种渴望通过玩童年游戏可以得到暂时满足。

除了满足内心的渴望,玩童年游戏还有神奇功效——改善人际关系。心理专家表示:当年轻白领的人际关系压力通过完玩丢手绢、拍洋画滚铁环等童年游戏释放后,他们的人际关系会明显改善[6]

视频

触球追人 相关视频

小时候的课间游戏你会几种
1957年小学生课间游戏的视频你看过吗

参考文献